,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国际环境 >> 如何看待全球第六次并购浪潮

如何看待全球第六次并购浪潮

2014-09-17 07:15:08 来源:风控网 浏览:106

全球正进入第六次并购浪潮,与此前五次并购浪潮不同,第六次并购浪潮的重心在中国,核心是技术转移,带动资本、品牌、渠道、管理、人才的全球转移。

对于这样一次全球并购浪潮的来临,并且重心还在中国,究竟会给中国带来什么?中国又需要以什么样的心态和准备去迎接这样一次全球并购浪潮的来袭?诸多问题都需要各行业、各产业链上的人士去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上一轮产业转移中接受大量产业低端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但今天发展的水平、环境的压力以及市场的容量都表明低端产业已经没有空间。向产业高端升级和向新兴产业转型都是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考验,而技术、渠道、品牌和管理的国际化战略将是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必须抓住的战略机遇。

近几年来,中国涌现出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不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其快速成长的经历恰恰是通过技术革新、打通或占领渠道、扩大品牌推广,以及进军海外市场。正是因为这些企业抓住了核心要素并高效落实,才有了今天的企业规模与成就。

众所周知,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到目前为止包括欧盟、美国、日本在内的发达经济体尚未完全走出阴影,市场空间有限,他们需要中国蓬勃的市场以及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之泵。从这个角度而言,全球经济危机给了中国及大量企业进行国内外并购和抢占市场的机遇。

如果说此前中国企业的并购目的多为规避市场进入壁垒、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进入区域市场等方面。以此轮全球经济危机为转折点,中国企业的并购目的也逐渐转移到拓展全球市场,获取海外先进产品技术以反哺中国市场当中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以及中国企业在全球运作经验等方面的迅速提升,更多中国企业将并购目标瞄准了中小型的专业化、运营良好、具备一定品牌及技术优势的企业。在新一轮的国际并购浪潮之下,中小企业将成为国际并购的生力军,也将成为中国经济国际化舞台的重要角色。

有经济学家认为,一个发展中经济体,如果懂得利用其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作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来源,创新的成本和风险会比发达国家低,创新的速度、产业升级的速度则比发达国家高得多。从各国的历史实践来看,这种经济增长速度甚至可以两倍、三倍于发达国家。日本、新加坡、韩国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少数几个懂得利用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从而取得高速增长的经济体。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抓住全球产业转移的机遇,经济保持了30年高速增长,一跃而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未来,中国需要抓住全球技术转移的新机遇,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而要抓住新一轮的技术转移机遇,对于产业基础、合作方式以及操作手段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政府不能只是简单地招商引资,而要采取并购、融资等多种形式手段来吸引先进技术与原有产业进行基础合作。中小企业也不能只满足于成为产业链的低端,而要通过新的创新与国际合作往高端走。

世界经济的潮汐有着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及时认清潮流并顺势而为,可成就世界级的商业帝国,并立于不败之地。很多企业家虽表面上可以风光无限,却懒于或无能力观潮并顺流而动,结果导致企业(甚至巨型商业帝国)的灭亡。而在今天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世界经济的大趋势呈现出“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中国化”的发展格局,中国的产能和市场已越来越与世界经济密不可分。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而中国产业的价格优势已经开始丧失,所以想保有和扩大世界市场的份额,中国企业要有掌控产业关键技术的能力。

需要正视的是,关键技术能力迄今为止不是中国的强项,去发展此能力也不是朝夕可达的事。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深的今天,任何企业资产包括技术能力,都可以通过并购或企业战略合作进行跨国整合,所以并购成为中国获得关键技术能力的捷径。

如果说现在正是第六次并购浪潮来袭之时,那么中国企业家们的战略课题将是:如何通过国际并购实现世界关键技术向中国产业的转移,以及中国企业品牌和管理的国际化,在欧美经济复苏初期以最低的成本完成“播种”,同时大规模提升在中国市场本身的竞争力,在欧美经济复苏过程中完成从中国企业的此岸跨向国际商业帝国的彼岸。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
如何看待全球第六次并购浪潮
,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国际环境 >> 如何看待全球第六次并购浪潮

如何看待全球第六次并购浪潮

2014-09-17 07:15:08 来源:风控网 浏览:115

全球正进入第六次并购浪潮,与此前五次并购浪潮不同,第六次并购浪潮的重心在中国,核心是技术转移,带动资本、品牌、渠道、管理、人才的全球转移。

对于这样一次全球并购浪潮的来临,并且重心还在中国,究竟会给中国带来什么?中国又需要以什么样的心态和准备去迎接这样一次全球并购浪潮的来袭?诸多问题都需要各行业、各产业链上的人士去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上一轮产业转移中接受大量产业低端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但今天发展的水平、环境的压力以及市场的容量都表明低端产业已经没有空间。向产业高端升级和向新兴产业转型都是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考验,而技术、渠道、品牌和管理的国际化战略将是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必须抓住的战略机遇。

近几年来,中国涌现出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不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其快速成长的经历恰恰是通过技术革新、打通或占领渠道、扩大品牌推广,以及进军海外市场。正是因为这些企业抓住了核心要素并高效落实,才有了今天的企业规模与成就。

众所周知,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到目前为止包括欧盟、美国、日本在内的发达经济体尚未完全走出阴影,市场空间有限,他们需要中国蓬勃的市场以及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之泵。从这个角度而言,全球经济危机给了中国及大量企业进行国内外并购和抢占市场的机遇。

如果说此前中国企业的并购目的多为规避市场进入壁垒、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进入区域市场等方面。以此轮全球经济危机为转折点,中国企业的并购目的也逐渐转移到拓展全球市场,获取海外先进产品技术以反哺中国市场当中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以及中国企业在全球运作经验等方面的迅速提升,更多中国企业将并购目标瞄准了中小型的专业化、运营良好、具备一定品牌及技术优势的企业。在新一轮的国际并购浪潮之下,中小企业将成为国际并购的生力军,也将成为中国经济国际化舞台的重要角色。

有经济学家认为,一个发展中经济体,如果懂得利用其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作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来源,创新的成本和风险会比发达国家低,创新的速度、产业升级的速度则比发达国家高得多。从各国的历史实践来看,这种经济增长速度甚至可以两倍、三倍于发达国家。日本、新加坡、韩国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少数几个懂得利用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从而取得高速增长的经济体。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抓住全球产业转移的机遇,经济保持了30年高速增长,一跃而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未来,中国需要抓住全球技术转移的新机遇,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而要抓住新一轮的技术转移机遇,对于产业基础、合作方式以及操作手段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政府不能只是简单地招商引资,而要采取并购、融资等多种形式手段来吸引先进技术与原有产业进行基础合作。中小企业也不能只满足于成为产业链的低端,而要通过新的创新与国际合作往高端走。

世界经济的潮汐有着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及时认清潮流并顺势而为,可成就世界级的商业帝国,并立于不败之地。很多企业家虽表面上可以风光无限,却懒于或无能力观潮并顺流而动,结果导致企业(甚至巨型商业帝国)的灭亡。而在今天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世界经济的大趋势呈现出“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中国化”的发展格局,中国的产能和市场已越来越与世界经济密不可分。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而中国产业的价格优势已经开始丧失,所以想保有和扩大世界市场的份额,中国企业要有掌控产业关键技术的能力。

需要正视的是,关键技术能力迄今为止不是中国的强项,去发展此能力也不是朝夕可达的事。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深的今天,任何企业资产包括技术能力,都可以通过并购或企业战略合作进行跨国整合,所以并购成为中国获得关键技术能力的捷径。

如果说现在正是第六次并购浪潮来袭之时,那么中国企业家们的战略课题将是:如何通过国际并购实现世界关键技术向中国产业的转移,以及中国企业品牌和管理的国际化,在欧美经济复苏初期以最低的成本完成“播种”,同时大规模提升在中国市场本身的竞争力,在欧美经济复苏过程中完成从中国企业的此岸跨向国际商业帝国的彼岸。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