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国内环境 >> 前有狼,后有虎,未来出版业走向何方?

前有狼,后有虎,未来出版业走向何方?

2013-04-06 06:27:12 来源:风控网 浏览:520
    在网络时代,传统出版业的未来是什么?这是个大问题。
    继宣布关闭旗下36家门店之后,贝塔斯曼中国总部在2012年7月3日又宣布终止其中国书友会,即上海贝塔斯曼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在华的全部业务。消息传来,整个出版界为之震撼。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在中国的试水失败?业界普遍认为,首当其冲来自于数字传媒浪潮兴起的冲击。具有网络营销优势的贝塔斯曼选择传统营销方式为其会员服务,却不幸夭折于高昂的门店租金和人员工资等运营成本,以及外来的经营管理模式的水土不服。贝塔斯曼这一尝试的失败,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图书市场的不景气,或许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中国传统出版发行产业存在的优势和机会,同时也再一次向我们证实了来自网络的对传统出版的切实威胁。
    传统出版社在数字出版中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数字出版发展伊始,这种弱势就体现得非常明显。“前有狼、后有虎”这六个字最好地体现了传统出版社在数字出版中的境遇。
    如果说,2000年是所谓的“电子书元年”,当时的情况是出版社被IT公司(如方正、书生)牵着鼻子走;2009年是所谓的“3G网络元年”,则是出版社被电信运营商(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赶着走。而出版社在数字出版领域与IT公司、电信运营商展开竞争,存在着两个方面的先天缺陷:一是先天“腿短”,没有技术储备。出版社在IT技术人员上存在结构性短缺,这并不是引入几个计算机系大学生就能解决的问题。技术门槛对出版社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二是“能力”对比悬殊,这能力包括财力、资源和经验。论财力,亿元年收入的出版社已经属于大社了,而2009年中国移动的年净利润大约是1150亿元,两者根本就不具备可比性;论资源,一些IT公司(如盛大)拥有的出版资源,也绝对比单个的出版社要多,大多数出版社适合做数字出版的资源其实很少,而要面对的却是无穷的网络资源和互动技术。从这个角度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出版社都具备做数字出版的实力;论经验,出版社现在仍然追在IT公司和电信运营商后面,根本还没有找到理想的赢利模式。
    应该说,这最后一点,现在已经成为国内出版界的根本性问题。
    安邦的智库学者曾经跟踪研究过这个问题,首席研究员陈功将研究成果归结为,网络媒体不会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一统天下,但纸面媒体终将走向记忆的珍藏品。
    陈功认为,报纸出版现在走的形式将会消失,在互联网的魔力冲击下,人们获取信息最快捷的渠道是网络,而不是纸媒的报纸。在未来,人们的工作已经离不开网络,在网络上读取信息,在手机上读取信息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纸媒的报纸将会被网络报纸所取代,向严肃新闻网站全面开放采访权,也是在所必然的政策方向。这样做一般来说政策将会是有选择地进行,因此必将有助于新闻网站分层次演化,取代混杂的大拼盘。但这样一来,很显然就将更快地逼使纸媒报纸走向网际发行,变成网络报纸。不过,陈功认为,纸媒的未来也不见得因此而消失。陈功指出,深度调查以及有珍藏价值的报道、尤其是报纸特刊依旧将会以纸媒方式进行,这将是纸媒报纸的一种变异体,纸媒报纸渐渐变成为了特刊。
    陈功认为,纸媒的杂志由于具有珍藏性质和深度报道的性质,因而情况要比纸媒报纸来得好一些。这个类型的出版物将会分化,很多没有珍藏性质的杂志将会被淘汰,只有那些具有深度报道和资料性质的杂志才能够生存。他们将会为人们所讨论,所研究,因而被收藏起来,供长时间的阅读和利用。但那些依靠拼凑信息的杂志将会被淘汰,他们的信息量以及思考深度,都无法抵抗来自网络数字出版的压力。在市场方面,杂志的价格大幅提升,也是无法避免的,这是因为好作者是稀缺的,深度调研的成本也在迅速上升。
    对于书籍的未来,陈功的研究是乐观的。不过,陈功认为书籍的出版数量将会大大压缩,但设计和装帧将会更富有设计品味,同时售价也将会大为提高,这同样也是因要面对珍藏的需要。一旦社会财富的象征是家中收藏的书籍而不是拥有的宾利汽车,纸媒出版业的新模式就已经成型。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从竹简、羊皮书到埃及人的芦苇纸,走的道路都是高端、低端、再高端的路子。一个媒介的产生,开始的时候都是在少数权力阶层中应用,然后普及到社会高群体,尤其是知识群体;再后来新的媒介发生,原有的媒介进入收藏领域,新媒介继续重复原来的路子。不过,陈功相信,所有的这一切都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定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不过,即使是现在,大家也可看出一些愈来愈清晰的端倪。
    陈功指出,珍藏的需要,是对未来出版业趋势进行判断的一个重要支点。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那些带有历史印记的珍藏本是经受得起时间考验的,他们从古至今,历尽沧桑却依旧幸存下来,而且价值愈加提升,这其实就意味着未来出版业的趋势和模式转变。每当人们需要思考,需要讨论重大问题的时候,就会产生记忆的需要和记忆的珍藏,只有纸媒才能够完成这样的任务。只要想想那些被人精心收藏的图书是什么,再想想今天的出版也许就是明天的收藏,出版业的未来之题,答案也许就在这里了。
    最终分析结论: 数字出版的竞争将使得纸媒的媒体分化,纸媒的报纸终将消失,杂志还有希望,书籍则向珍藏品的方向发展,最终将因为记忆的需要,发展成为收藏的需要而存在,这就是出版业未来的趋势。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
前有狼,后有虎,未来出版业走向何方?
,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国内环境 >> 前有狼,后有虎,未来出版业走向何方?

前有狼,后有虎,未来出版业走向何方?

2013-04-06 06:27:12 来源:风控网 浏览:530
    在网络时代,传统出版业的未来是什么?这是个大问题。
    继宣布关闭旗下36家门店之后,贝塔斯曼中国总部在2012年7月3日又宣布终止其中国书友会,即上海贝塔斯曼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在华的全部业务。消息传来,整个出版界为之震撼。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在中国的试水失败?业界普遍认为,首当其冲来自于数字传媒浪潮兴起的冲击。具有网络营销优势的贝塔斯曼选择传统营销方式为其会员服务,却不幸夭折于高昂的门店租金和人员工资等运营成本,以及外来的经营管理模式的水土不服。贝塔斯曼这一尝试的失败,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图书市场的不景气,或许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中国传统出版发行产业存在的优势和机会,同时也再一次向我们证实了来自网络的对传统出版的切实威胁。
    传统出版社在数字出版中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数字出版发展伊始,这种弱势就体现得非常明显。“前有狼、后有虎”这六个字最好地体现了传统出版社在数字出版中的境遇。
    如果说,2000年是所谓的“电子书元年”,当时的情况是出版社被IT公司(如方正、书生)牵着鼻子走;2009年是所谓的“3G网络元年”,则是出版社被电信运营商(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赶着走。而出版社在数字出版领域与IT公司、电信运营商展开竞争,存在着两个方面的先天缺陷:一是先天“腿短”,没有技术储备。出版社在IT技术人员上存在结构性短缺,这并不是引入几个计算机系大学生就能解决的问题。技术门槛对出版社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二是“能力”对比悬殊,这能力包括财力、资源和经验。论财力,亿元年收入的出版社已经属于大社了,而2009年中国移动的年净利润大约是1150亿元,两者根本就不具备可比性;论资源,一些IT公司(如盛大)拥有的出版资源,也绝对比单个的出版社要多,大多数出版社适合做数字出版的资源其实很少,而要面对的却是无穷的网络资源和互动技术。从这个角度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出版社都具备做数字出版的实力;论经验,出版社现在仍然追在IT公司和电信运营商后面,根本还没有找到理想的赢利模式。
    应该说,这最后一点,现在已经成为国内出版界的根本性问题。
    安邦的智库学者曾经跟踪研究过这个问题,首席研究员陈功将研究成果归结为,网络媒体不会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一统天下,但纸面媒体终将走向记忆的珍藏品。
    陈功认为,报纸出版现在走的形式将会消失,在互联网的魔力冲击下,人们获取信息最快捷的渠道是网络,而不是纸媒的报纸。在未来,人们的工作已经离不开网络,在网络上读取信息,在手机上读取信息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纸媒的报纸将会被网络报纸所取代,向严肃新闻网站全面开放采访权,也是在所必然的政策方向。这样做一般来说政策将会是有选择地进行,因此必将有助于新闻网站分层次演化,取代混杂的大拼盘。但这样一来,很显然就将更快地逼使纸媒报纸走向网际发行,变成网络报纸。不过,陈功认为,纸媒的未来也不见得因此而消失。陈功指出,深度调查以及有珍藏价值的报道、尤其是报纸特刊依旧将会以纸媒方式进行,这将是纸媒报纸的一种变异体,纸媒报纸渐渐变成为了特刊。
    陈功认为,纸媒的杂志由于具有珍藏性质和深度报道的性质,因而情况要比纸媒报纸来得好一些。这个类型的出版物将会分化,很多没有珍藏性质的杂志将会被淘汰,只有那些具有深度报道和资料性质的杂志才能够生存。他们将会为人们所讨论,所研究,因而被收藏起来,供长时间的阅读和利用。但那些依靠拼凑信息的杂志将会被淘汰,他们的信息量以及思考深度,都无法抵抗来自网络数字出版的压力。在市场方面,杂志的价格大幅提升,也是无法避免的,这是因为好作者是稀缺的,深度调研的成本也在迅速上升。
    对于书籍的未来,陈功的研究是乐观的。不过,陈功认为书籍的出版数量将会大大压缩,但设计和装帧将会更富有设计品味,同时售价也将会大为提高,这同样也是因要面对珍藏的需要。一旦社会财富的象征是家中收藏的书籍而不是拥有的宾利汽车,纸媒出版业的新模式就已经成型。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从竹简、羊皮书到埃及人的芦苇纸,走的道路都是高端、低端、再高端的路子。一个媒介的产生,开始的时候都是在少数权力阶层中应用,然后普及到社会高群体,尤其是知识群体;再后来新的媒介发生,原有的媒介进入收藏领域,新媒介继续重复原来的路子。不过,陈功相信,所有的这一切都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定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不过,即使是现在,大家也可看出一些愈来愈清晰的端倪。
    陈功指出,珍藏的需要,是对未来出版业趋势进行判断的一个重要支点。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那些带有历史印记的珍藏本是经受得起时间考验的,他们从古至今,历尽沧桑却依旧幸存下来,而且价值愈加提升,这其实就意味着未来出版业的趋势和模式转变。每当人们需要思考,需要讨论重大问题的时候,就会产生记忆的需要和记忆的珍藏,只有纸媒才能够完成这样的任务。只要想想那些被人精心收藏的图书是什么,再想想今天的出版也许就是明天的收藏,出版业的未来之题,答案也许就在这里了。
    最终分析结论: 数字出版的竞争将使得纸媒的媒体分化,纸媒的报纸终将消失,杂志还有希望,书籍则向珍藏品的方向发展,最终将因为记忆的需要,发展成为收藏的需要而存在,这就是出版业未来的趋势。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