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国内环境 >> 曹妃甸--政府推动大开发区的最后悲歌

曹妃甸--政府推动大开发区的最后悲歌

2013-05-27 06:27:50 来源:风控网 浏览:529
    政府主导推动开发区建设,曾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的“法宝”。据公开统计,截至2013年3月,全国共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1家。中国科协的统计则称,截止2013年2月,全国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05家。此外,国内还有众多省级开发区。国内开发区建设一般包括如下元素:中央和地方给出土地、税收等多种优惠政策;地方设立开发区建设平台,通过各种渠道大量融资,负债建设和扩张;招商引资,获得税收;土地商业开发,卖地还债。这种模式如果有产业和市场为依托,其发展情况往往不错。但如果建设规模过大、产业基础不扎实、负债过高,再加上宏观形势变化,开发区建设往往会演变成巨大的问题。
    河北曹妃甸开发区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风险案例,而且很可能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烂尾开发区。研究曹妃甸开发区的公开信息可以发现,曹妃甸开发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
    第一,投资乏力,有烂尾风险。规划面积380平方公里的曹妃甸工业区,自2003年启动开发建设以来,累计填海造陆超过230平方公里,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高峰时期号称日均投资4亿元,一度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单体工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但目前曹妃甸的投资已后继乏力。据《21世纪经济报道》引述曹妃甸前官员透露,2011年曹妃甸曾经举行过有主要领导剪彩的项目集中开工奠基仪式,“但140多个项目至今一个都没建成。”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曹妃甸工业区的投资近年来呈现下滑态势。2008年,曹妃甸工业区完成投资327.6亿元,增长36.6%;2009年曹妃甸新区完成新增投资1023亿元;2010年1000亿元;2011年下降至600.9亿元;2012年,进一步下降到600亿元以下。2012年的投资计划并没完成,后来被迫在人大会上重新调低投资计划目标。
    曹妃甸原计划构建的四大支柱产业——大港口、大钢铁、大化工、大电力,正在落空。全国新增钢铁产能向南方布局的趋势,使得曹妃甸的“大钢铁”之梦蒙一层浓厚的阴影。曹妃甸工业区“大电力”产业的关键——规划总装机容量6600兆瓦、总投资规模近300亿元人民币的华润电厂,目前只有华润一期600兆瓦发电项目于2009年6月投入商业化运行,但二期2000兆瓦项目何时能够落地,还难以确定。大石化产业也不乐观,除了中石油的南堡油田储藏量可能有水分之外,中石化下辖燕山石化12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项目何时动工,也遥遥无期。此外,区内多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暂停,正处于烂尾风险之中。
    第二,融资困难,地方债务风险极大。与中国几乎所有开发区一样,曹妃甸采取的是“管委会+融资平台”借贷负债开发模式。但对于千亿元级天量投资的曹妃甸而言,“注资-负债-再注资”的循环模式难以支撑。曹妃甸最初的开发资金来自国家开发银行110亿元贷款中的90亿元。其后,国开行贷款增至200亿元,并获得工商银行的200亿元贷款。从2003年开发至今,曹妃甸正逐步进入债务还本付息高峰期。对于曹妃甸目前的债务总规模,唐山市政商两界的说法是600亿元。但有曹妃甸管委会前官员则表示,曹妃甸的债务规模至少不会低于600亿元,唐山市现在每天支付的银行利息都在1000多万。据当地银监局称,截至2011年末,共有1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曹妃甸新区各家企业建立信贷业务关系,贷款余额625.56亿元。而自2011年以来,曹妃甸新区已有11.9亿元贷款到期后申请展期。在河北省财力居首的唐山市能否扛起曹妃甸的债务呢?数据显示,2012年唐山市全部财政收入622.57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1.09亿元。很显然,仅靠地方财政资金难以支撑巨额债务。
    融资与偿债,成为套在曹妃甸脖子上的资金锁链。为了融资,曹妃甸尝试了高成本融资——通过信托、金融租赁等方式融资,与工银租赁、昆仑租赁、交银租赁签订融资租赁合同,累计到账19.63亿元。其2012年10月委托五矿国际信托发行的一只4亿元的信托产品,年利率达8%-10%。据称,曹妃甸甚至还用过月息4分的资金。据透露,曹妃甸岛上的资产,除了企业名下的,包括公用设施在内、甚至连路灯都已被抵押了。知情人士表示,金融圈都知道曹妃甸是负资产,只是没有人愿意挑明,各家都在撑着。从债务压力来看,曹妃甸的巨额负债很可能已近临界点,如果多米诺骨牌开始倒下,势必掀起一波债务和银行债务地震。
    第三,政府推动,层层扩张。是什么推动了曹妃甸的大规模开放和扩张?核心还在政府——中央、河北省、唐山市各级政府都有责任。据原曹妃甸工业区官员称,曹妃甸工业区最初规划仅30平方公里,后来随着首钢搬迁,曹妃甸的规划一下扩大到60多平方公里,加入了石化、电力产业园区。后来交通部的规划部门认为曹妃甸规划得太谨慎,他们提出了300平方公里的规划方案。最后竟然扩展到1000多、2000平方公里!
    对于如此大规模的扩张,也有不少人表示质疑。但中央对曹妃甸的肯定态度,成为扫除异议的最有力武器。据称,多位中央主要领导都曾视察曹妃甸,有影响力的领导一来,凡是对曹妃甸有反对意见的人就都不表态了。在打造环渤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第三极的口号下,曹妃甸的发展热度不断增加。2006年底,唐山市开始推行“大曹妃甸”计划;此后,唐山又效仿日本的“东京湾”,提出了“唐山湾”概念,希望在唐山沿海区域近230公里的海岸线上形成的一个背靠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的弧形发展断面。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本来给曹妃甸带来了一次缓行反思的机会,但“4万亿”刺激政策出台给曹妃甸的扩张继续注入了强心剂。市场规律终究要起作用,逆经济形势而行的负债扩张难以维继,曹妃甸的非常规扩张结出了一个巨大的风险之果。在我们看来,曹妃甸的风险不仅是唐山市难以承受,倾河北省之力恐怕也难以承担,即使中央政府再插手,也会产生巨大代价。曹妃甸开发就象一艘搁浅的巨轮,如果赶上宏观周期的好转,它有可能重新上浮,但如果宏观周期低迷再持续2、3年,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最终分析结论:政府强力推动大规模开发区建设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了,即使曹妃甸的风险不幸最终爆发,也希望它是这种模式的最后挽歌。中国未来的经济转型需要政府全方位撤退,需要全方位的市场化改革。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
曹妃甸--政府推动大开发区的最后悲歌
,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国内环境 >> 曹妃甸--政府推动大开发区的最后悲歌

曹妃甸--政府推动大开发区的最后悲歌

2013-05-27 06:27:50 来源:风控网 浏览:536
    政府主导推动开发区建设,曾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的“法宝”。据公开统计,截至2013年3月,全国共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1家。中国科协的统计则称,截止2013年2月,全国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05家。此外,国内还有众多省级开发区。国内开发区建设一般包括如下元素:中央和地方给出土地、税收等多种优惠政策;地方设立开发区建设平台,通过各种渠道大量融资,负债建设和扩张;招商引资,获得税收;土地商业开发,卖地还债。这种模式如果有产业和市场为依托,其发展情况往往不错。但如果建设规模过大、产业基础不扎实、负债过高,再加上宏观形势变化,开发区建设往往会演变成巨大的问题。
    河北曹妃甸开发区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风险案例,而且很可能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烂尾开发区。研究曹妃甸开发区的公开信息可以发现,曹妃甸开发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
    第一,投资乏力,有烂尾风险。规划面积380平方公里的曹妃甸工业区,自2003年启动开发建设以来,累计填海造陆超过230平方公里,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高峰时期号称日均投资4亿元,一度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单体工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但目前曹妃甸的投资已后继乏力。据《21世纪经济报道》引述曹妃甸前官员透露,2011年曹妃甸曾经举行过有主要领导剪彩的项目集中开工奠基仪式,“但140多个项目至今一个都没建成。”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曹妃甸工业区的投资近年来呈现下滑态势。2008年,曹妃甸工业区完成投资327.6亿元,增长36.6%;2009年曹妃甸新区完成新增投资1023亿元;2010年1000亿元;2011年下降至600.9亿元;2012年,进一步下降到600亿元以下。2012年的投资计划并没完成,后来被迫在人大会上重新调低投资计划目标。
    曹妃甸原计划构建的四大支柱产业——大港口、大钢铁、大化工、大电力,正在落空。全国新增钢铁产能向南方布局的趋势,使得曹妃甸的“大钢铁”之梦蒙一层浓厚的阴影。曹妃甸工业区“大电力”产业的关键——规划总装机容量6600兆瓦、总投资规模近300亿元人民币的华润电厂,目前只有华润一期600兆瓦发电项目于2009年6月投入商业化运行,但二期2000兆瓦项目何时能够落地,还难以确定。大石化产业也不乐观,除了中石油的南堡油田储藏量可能有水分之外,中石化下辖燕山石化12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项目何时动工,也遥遥无期。此外,区内多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暂停,正处于烂尾风险之中。
    第二,融资困难,地方债务风险极大。与中国几乎所有开发区一样,曹妃甸采取的是“管委会+融资平台”借贷负债开发模式。但对于千亿元级天量投资的曹妃甸而言,“注资-负债-再注资”的循环模式难以支撑。曹妃甸最初的开发资金来自国家开发银行110亿元贷款中的90亿元。其后,国开行贷款增至200亿元,并获得工商银行的200亿元贷款。从2003年开发至今,曹妃甸正逐步进入债务还本付息高峰期。对于曹妃甸目前的债务总规模,唐山市政商两界的说法是600亿元。但有曹妃甸管委会前官员则表示,曹妃甸的债务规模至少不会低于600亿元,唐山市现在每天支付的银行利息都在1000多万。据当地银监局称,截至2011年末,共有1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曹妃甸新区各家企业建立信贷业务关系,贷款余额625.56亿元。而自2011年以来,曹妃甸新区已有11.9亿元贷款到期后申请展期。在河北省财力居首的唐山市能否扛起曹妃甸的债务呢?数据显示,2012年唐山市全部财政收入622.57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1.09亿元。很显然,仅靠地方财政资金难以支撑巨额债务。
    融资与偿债,成为套在曹妃甸脖子上的资金锁链。为了融资,曹妃甸尝试了高成本融资——通过信托、金融租赁等方式融资,与工银租赁、昆仑租赁、交银租赁签订融资租赁合同,累计到账19.63亿元。其2012年10月委托五矿国际信托发行的一只4亿元的信托产品,年利率达8%-10%。据称,曹妃甸甚至还用过月息4分的资金。据透露,曹妃甸岛上的资产,除了企业名下的,包括公用设施在内、甚至连路灯都已被抵押了。知情人士表示,金融圈都知道曹妃甸是负资产,只是没有人愿意挑明,各家都在撑着。从债务压力来看,曹妃甸的巨额负债很可能已近临界点,如果多米诺骨牌开始倒下,势必掀起一波债务和银行债务地震。
    第三,政府推动,层层扩张。是什么推动了曹妃甸的大规模开放和扩张?核心还在政府——中央、河北省、唐山市各级政府都有责任。据原曹妃甸工业区官员称,曹妃甸工业区最初规划仅30平方公里,后来随着首钢搬迁,曹妃甸的规划一下扩大到60多平方公里,加入了石化、电力产业园区。后来交通部的规划部门认为曹妃甸规划得太谨慎,他们提出了300平方公里的规划方案。最后竟然扩展到1000多、2000平方公里!
    对于如此大规模的扩张,也有不少人表示质疑。但中央对曹妃甸的肯定态度,成为扫除异议的最有力武器。据称,多位中央主要领导都曾视察曹妃甸,有影响力的领导一来,凡是对曹妃甸有反对意见的人就都不表态了。在打造环渤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第三极的口号下,曹妃甸的发展热度不断增加。2006年底,唐山市开始推行“大曹妃甸”计划;此后,唐山又效仿日本的“东京湾”,提出了“唐山湾”概念,希望在唐山沿海区域近230公里的海岸线上形成的一个背靠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的弧形发展断面。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本来给曹妃甸带来了一次缓行反思的机会,但“4万亿”刺激政策出台给曹妃甸的扩张继续注入了强心剂。市场规律终究要起作用,逆经济形势而行的负债扩张难以维继,曹妃甸的非常规扩张结出了一个巨大的风险之果。在我们看来,曹妃甸的风险不仅是唐山市难以承受,倾河北省之力恐怕也难以承担,即使中央政府再插手,也会产生巨大代价。曹妃甸开发就象一艘搁浅的巨轮,如果赶上宏观周期的好转,它有可能重新上浮,但如果宏观周期低迷再持续2、3年,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最终分析结论:政府强力推动大规模开发区建设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了,即使曹妃甸的风险不幸最终爆发,也希望它是这种模式的最后挽歌。中国未来的经济转型需要政府全方位撤退,需要全方位的市场化改革。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