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危机管理 >> 危机研究 >> 中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方法

中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方法

2014-05-09 10:57:42 来源:风控网 浏览:236

  公共危机管理,其核心理念在于以科技化和专业化为中心,把预警机制与危机管理的物质保障结合起来,标本兼治,实现公共危机的最全面预防,最及时应对,最快速恢复。本文在分析不同类型公共危机的基础上,解读其频发的现状,指出了我国当前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进而提出了以科技化和专业化为中心的公共管理机制创新。以专业化和科技化为中心的管理机制创新在中国危机管理研究中很少有人专门加以研究论述,而论者以为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美俄日等国在危机管理中高科技的应用,已经为中国敲响了警钟。以此作为立论之点,强调科技化与专业化的应用与发展,论者以为这是中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创新之所在。

  一、公共突发事件与公共危机频发:类型、表现

  国内外学术界对危机这一概念做了不同界定。罗森塞尔等认为,危机是对社会的、机构的和组织的基本利益和结构所形成的严重威胁,而且,基本价值和道德也会受到威胁。沙拉夫等认为,危机是一种不正常的情形,它给正经事带来某些特别的、高度的风险,并且,如果不小心管理的话,还将发展成正经事。高鹏程认为,危机是特定时空中具体个人和组织面临的必需抉择的局势。而公共危机是在公共组织中的危机事件,在西方文献中并没有专门的英文词汇与之对应,只是因为作为研究对象的危机事件的是发生在公共组织的,故而,研究者为了用中文更准确的表达危机的概念而将其演变为公共危机的。简单来讲,公共危机就是一个事件突然发生对大众正常的生活、工作以至生命财产构成威胁的状态。

  公共危机有多种类型。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根据引发危机的因素来看,有:

  (1)因不可抗拒力引起的自然灾害,例如,地震,雪灾,干旱,泥石流,海啸等;

  (2)由人为失误造成的重大事故,如飞机失事,火车出轨,煤矿爆炸,集体中毒等;

  (3)人为故意因素造成的社会动乱,如民族冲突,宗教对抗,恐怖事件,武装冲突或者战争等。

  根据主要原因及涉及的领域,则有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价值危机、精神危机等。从危机涉及对象对待危机的态度可以将危机划分为一致性和冲突性两种类型。一致性是指受到危机影响的对象中存在相同的利益要求,因此,他们对待危机的态度是一致的,也容易采取一致的行动。例如,抗震救灾等抵御自然灾害的行为。冲突性危机使之受到危机影响的对象中存在不同的利益取向,他们常常会因此而展开斗争,这也恰恰是危机产生的根源。例如战争、革命等。不过,绝对的、纯粹的一致性和冲突性危机事实上是很少的,在一致性危机中也潜藏着冲突的可能。例如,人们通常认为自然灾害时一致性危机的典型,但是,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在救灾过程中受灾地区和非灾地区已集中在地区和轻灾地区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的利益差距,甚至是竞争关系。冲突性危机亦然。无论何种类型的公共危机都存在一些共同点,即突发性和紧急性,不确定性和易变性,社会性和扩散性,危害性和破坏性。而公共危机管理(风控网)就是公共管理机构通过建立危机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防范、化解危机,恢复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正常生产和生活的活动。它旨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基于对危机、公共危机界定的不一致,学术界对公共危机管理理论的看法也各不相同。

  司格乐认为,公共危机管理是一个完善政策和实施计划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使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避免自然危险和人为危险的风险或应对这种风险。罗森塞尔和寇自明说道:“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渐次接受了一个更广泛和更复杂的视角。危机不再看作是有着清晰起点和终点的事件,危机是一个过程,不仅为了获得‘危机后的危机’或‘灾难后的灾难’的感觉,而且因为理论和实践都呈现出一个增长的意识,那就是,危及应该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被认识和管理”。在中国,学术界普遍认同张成福教授所作的界定,“所谓的公共危机管理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生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的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吴军所下的定义,他认为“公共危机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政府及其它公共组织,在科学的公共管理理念指导下,通过监测、预警、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和减轻公共危机灾害的管理活动,认为政府是公共危机管理的责任人。而张小明认为,“公共危机管理”是指对公共危机管理,其管理主体既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部门,也包括企业等私人部门,甚至还可以将公民个人涵盖在内。

  近年来公共危机的频发为我国敲响了警钟。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至3000美元之间,由于经济开始起步,基于社会资源、体制等方面的制约,会进入一个矛盾凸现的事故频发阶段。中国目前人均GDP不足2000美元,正处于这个矛盾凸现阶段。从当代实际情况来看,“人口增长,全球气候变化,坏境破坏和恶化,科技发展的负面作用和影响,贫穷与社会发展的不公正,恐怖主义,国际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社会压力和冲突的增加等等。这些复杂因素的存在以及相互的作用使得各种灾害和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及导致的损失都大大增加。”从自然角度分析,我国是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损失严重。由于受灾害影响的人口大致在2亿左右,占全国人口的1/7,自然灾害在我国具有较强的社会性。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灾害造成的损失也逐步增加。我国有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75%以上的农业产值分布在气象、海洋、洪水、地震等灾害严重的沿海及东部地区。“根据全球灾害统计所提供的数据,在过去10年中,仅有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各种危机,每年所影响的人口达211百万。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介绍,我国现在正处于第五次安全事故频发高峰期,每年平均直接损失在1000亿元,加上直接损失要超过2000亿元,而各种事故造成平均每天死亡200人。”

  综上可知,危机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造成了损失。它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并最终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人民的贫困,更有甚者,危机还可能引发了社会和政治的不稳定。因此,在一系列纷繁复杂的危机现象背后,非常有必要认真审视我国危机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根源所在,对症下药,做到危机前的及时预防,危机时的精确处理和危机后的全面恢复,力争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