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危机管理 >> 危机研究 >> 中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方法

中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方法

2014-05-09 10:57:42 来源:风控网 浏览:239

  四、中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创新:以科技化和专业化为中心

  随着全球危机的不断升级、政府管理的轮番创新、公民期望的与日俱增,国际上的公共危机管理逐步向管理团队和措施的专业化,管理环节的流程化,防灾救灾手段的科学化方向发展。以期达到节约成本、优化配置、效益最大化的目标。鉴于当代直接加害于居民的危机越来越多,俄美两国都设置了专门负责向受伤害的居民提供救援的机构。这种机构既是危机管理机制体系中一个重要的行政职能部门,又是专业化程度、技术装备水平都很高的救援行动队伍。美国的民防抢险救援机构是“联邦紧急事态管理局”,“该机构通过内部‘综合应急管理系统’应付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天灾人祸,从火警、地震、飓风、爆炸直到危机的最高形式战争无所不管。”俄罗斯的民防抢险救援机构的专业性更强。该机构的全称为“俄罗斯联邦民防、紧急情况与消除自然灾害部”,简称紧急情况部。我们需要借鉴美俄政府的经验,重视危机管理机制的科技化和专业化建设,并加大对国民危机教育的力度和资金投人,增强民众的危机意识,从而使民众能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突发性灾难。为此,需要从以下几点着眼实现中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创新。

  第一,转变观念,把预警机制与危机管理的物质保障结合起来。

  预警机制和危机处理的物质保障是处理公共危机的处理公共危机的第一道防线。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中我们必须强化其预警功能和物质保障功能。一方面预警机制中的监测、咨询、组织等环节应当建立物质保障,危机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应急物资目录和标准,对应急物资储备进行规划,同时对中长期和年度物资保障储备进行统一管理协调。另外危机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有关条款,对预警工作必须的专项资金按照财政支出的适当比例,安排预算费用作为预警机制应急储备基金,并根据实际需要逐步提高资金提取比例,确保预警机制的有效运行。另一方面,预警机制应当在危机管理的物质保障中建立。物质保障是危机处理的关键一环,确保物质保障的安全稳定对于危机处理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对物质保障实施预警管理,加强对应急物资的检测和控制,对专项物资的出纳和流向进行有效的追踪,确保物资保障作用的充分发挥。近年来,国家对公共危机治理资源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但实际效果与投入的程度相比并不理想,原因在于没有建立起科学协同的资源保障机制,画地为牢,条块分割,削弱了国家资源投入的绩效。公共危机的协同治理理论认为,加强公共危机治理的资源保障,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国家的资金投入,同时全方位的调动社会资源;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要建立协同的资源保障机制。在处理涉及面广、危机程度较重的公共危机时,对于国家和社会各界提供的应急物资的使用应当建立监督机制。

  第二,建立专业化危机管理机制。

  专业化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可急于求成。针对我国的特殊国情,应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建立专业化危机管理队伍。公共危机管理要求领导人具有宽广的知识,深厚的阅历,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临危不惧遇事不乱,沉着镇静、反映敏捷,能够果断决策,指挥得当、协调有力。不仅要求领导人具有常规的管理经验,而且还要有危机状态下的管理经验,包括对形势的判断、对社会心理的把握、引导、和控制,不仅需要经验,更需要科学。其次,建设专业化的应急救援队伍。一支训练有素的处理突发事件的专业队伍是处理突发事件的骨干力量,应该由各类专业人员组成。在危机处理过程中,专业队伍负责全面、清晰地对各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进行预测;为处理突发事件制定有关的策略和步骤;监督有关方针和步骤的正确实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对全面的防治工作进行指导和咨询。第三,加强对救援人员的专业化技术培养。当前直接加害于居民的危机种类越来越多,除了严重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外,还有恐怖主义袭击、原因不明的各种疫病,并呈现受害的人数、受害的程度在提高的趋势。这就意味着对于救灾、抗灾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技术装备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必须改革我国相关的体制和政策,确实加强救援灾民的专业部门和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技术和装备的水平。

  第三,现代科技的应用。

  高新科技的引入改变了原先通讯信息技术落后的局面,网络、卫星监测、全球定位系统、遥感等一系列技术及其国际前沿的管理方法在公共危机管理领域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管理的绩效。之与中国,借鉴目前国际主流的做法,其危机管理应从以下三点着手:第一,危机预警、信息传递的科技化。建设单一、便利的危机管理信息门户网站,具体措施包括提升危机管理部门获取和研究相关知识和经验的能力,建设和管理涉及危机管理全方位信息的门户网站,建设和整合全方位的网络学习设备、工具和资源。第二,危机管理工具、手段的现代化。运用知识管理,协调危机管理信息;具体措施包括评估危机管理的信息需求,建设和实施全国的知识共享战略来为所有应对危机的社区获取、组织和分布信息,对于尚未确定政策的危机能够便宜行事,保持与媒体的联系,使其能够运用高新科技的途径发布信息。第三,管理方法的革新。建设全国的沟通和预警系统,具体措施包括建设危机预警设施,实行完善的管理,以便于快速发现威胁,建设全国的电子信息分布网络,为所有应对危机的社区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建设全国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确保各层政府的所有领导能够及时掌握全部信息,能够随时联络负责的人员。

  政府通过具有上述特点的网络治理结构的运作,可以重新整合政府组织内部以及社会中先前相互分割的要素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功能与效用,构建起“公民个体-社会群体-政府部门-整个国家”一体化,点、线、面相结合的动态性、柔性化的公共危机治理系统,实现危机治理成本的最小化和效能的最大化。[19]在技术支持上,它利用现代网络与信息技术,打破传统的面对面的合作方式,极大地扩展多元主体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以多种灵活方式相互配合的可能性。从而最终实现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科技化和专业化。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