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内部控制 >> 资产与信用 >> 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2014-03-18 17:14:34 来源:风控网 浏览:233

  2.基本管理职能的欠缺

  在我国企业现有的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这两个部门承担的。然而在实践中却常常出现职责分工不清、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甚至出现管理真空等种种问题,深入诊断发现,这两个部门由于管理目标、职能、利益和对于市场反应上的差异,都不可能较好地承担起企业信用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的职能。国内外成功的管理经验表明,增加独立的信用风险管理职能,以信用部门或信用经理承担和协调整个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方式。

  3.管理重点的严重滞后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是在“追帐”上面。有些企业的销售人员、财务人员耗费大量精力参与讨债,有些企业甚至专门成立了追帐机构,但收帐效果并不理想。我们的研究发现,企业如果忽视交易之前和交易过程中的管理,而将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放在“事后”,不仅不能使应收账款得到合理的控制,而且还可能花费数倍于正常管理的成本,造成更大的损失。有经验的管理者清楚,应收账款是企业的神经中枢,从表面上看,是一个财务问题,但实际上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许多方面,从客户开发、订单处理、合同审订到账款回收和债权管理。因此,必须用系统和流程的观点来解决问题。从业务流程的角度看,我们认为当前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重点必须前移,至少应将百发之七十的管理工作(或管理成本)放在“事前”和“事中”阶段。

  4.信用管理的落后

  在目前销售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上,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比如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管理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作决策,缺少的决策依据。在销售业务管理上,由于缺少信用额度控制,往往是重权力而不重职能,一旦出现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又相互推卸责任。在账款回收工作上更是缺少专业化的方法,在销售提成的激励下业务人员拉到大量订单之后寄希望于一些缺少专业技能的人员去收帐,企业最终只能品尝大量呆帐造成的苦果。

  三、基本解决方案

  通过几年的管理咨询实践,笔者认为,企业要从根本上改变上述信用管理落后的状况,应在如下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建立健全合理的企业信用管理体制;完善一套严格的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改进销售/回款业务流程;掌握科学的信用管理技术方法。全程信用管理模式正是沿着这样的思路逐步、完善起来的。

  1.建立合理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

  在全程信用管理模式中,道德要从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入手解决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所谓体制乃是基本的组织结构。一套科学的信用管理组织结构是企业的信用管理目标得以实现,业务流程和方法得以顺利运行的基本保证。目前我国企业在组织机构及其职能设置上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竞争及信用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第一,企业最高管理决策层缺少对信用决策业务的领导和控制;第二,信用管理职能划分不清,大多是支离破碎地分布在销售和财务部门,其结果往往是只重权力不重职能;第三,部门内部管理目标、职责和权力不配套,而且部门间在信用管理上缺少协调和沟通;第四,缺少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和专业化分工。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