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内部控制 >> 资产与信用 >> 企业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管理

企业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管理

2011-10-17 17:45:46 来源:经济师 浏览:723
  所谓应收账款信用风险,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应收取的账款,或代垫的运杂费不能收回而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
  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保证企业一定收益的前提下风险最小化。企业为了谋求高收益,就要发挥应收账款扩大销售的功能,通过赊销来增加收入、增加利润,但较多的应收账款又使企业面临着较大的风险。风险管理的艺术就在于使风险性、盈利性得到最佳的统一,达到总效用的最大化。而通过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对应收账款全程实行风险化管理,就能使企业在保证一定收益水平的情况下,降低风险水平,保证企业经营的安全。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中国越来越快地融入到地球村的经济圈中来;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之间赊销销售模式的日益盛行,使得中国企业越来越快地与国际企业接轨。企业逾期应收账款不可能完全避免,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企业的呆账、坏账率要高出不少,据统计,欧美市场80%~90%的交易是采用信用方式进行的,我国企业目前使用赊销方式的比例只有不到20%。但就是如此悬殊的信用销售比例,我国的外贸企业在坏账率方面仍大大高出欧美企业。据悉,美国企业的坏账率在0.25%~0.5%之间,而中国外贸企业的坏账率却高数倍。随之而来的潜在的、已经发生的信用风险,不能不使我们高度警惕,因为信用风险的管理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命脉。唇亡齿寒,失败的信用风险管理甚至会使企业的资金链瞬间断裂,貌似生意兴隆的企业迅速破产倒闭。为此,笔者认为,企业要从根本上改变信用管理落后的状况,应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建立健全合理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
  
  一套科学的信用管理组织结构是企业的信用管理目标得以实现,业务流程和方法得以顺利运行的基本保证。目前我国企业在组织机构及其职能设置上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竞争及信用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企业最高管理决策层缺少对信用决策业务的领导和控制;第二,信用管理职能划分不清,大多是支离破碎地分布在销售和财务部门,其结果往往是只重权力不重职能;第三,部门内部管理目标、职责和权力不配套,而且部门间在信用管理上缺少协调和沟通;第四,缺少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和专业化分工。
  针对上述管理现状及未来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笔者提出的解决方案是:(1)企业应当建立一个在总经理或董事会直接领导下的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或设置信用监理),从而有效地协调企业的销售目标和财务目标,同时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科学的风险制约机制,防止任何部门或各层管理人员盲目决策所可能产生的信用风险。(2)将信用管理的各项职责在各业务部门之间重新进行合理的分工,信用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采购部门等各业务部门各自承担不同的信用管理工作,必须按照不同的管理目标和特点进行科学的设计。例如,在传统的销售人员垄断客户信息的问题,必须通过各部门间在信息收集上的密切合作以及信用部门集中统一的管理加以解决。(3)一些企业已成立的清欠机构应划归信用部门统一领导,更加专业化地开展工作。
  
  二、改进销售回款业务流程
  
  现代企业管理在传统职能分工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部门间的协调作用和流程设计。销售回款业务流程是企业关键性的业务流程之一,最为重要而且复杂。实践表明,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可以有效地将企业销售回款业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流程设计的方法,跨职能部门地实现销售业绩增长和降低收账风险这两个最基本的目标,从而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增长空间。实行全程信用管理模式需要建立和改进的业务流程包括以下一些基本项目:(1)客户开发与信息搜集业务流程;(2)客户信用评级业务流程;(3)订单处理与内部授信业务流程;(4)销售风险控制业务流程;(5)贷款回收业务流程;(6)债权处理业务流程。企业通过上述各项业务流程的建立和改进,将在销售回款这一企业最重要的价值链中获得较大的增值,其中卖方(企业)信用控制能力的提高和买方(客户)信用风险的降低是使各项业务流程得以改进的关键。
  
  三、建立全过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企业不能很好地实施信用管理措施,是因为缺少一套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比如,许多企业不断颁布各种应收账款的管理规定,但往往达不到期望的效果,以至于不得不朝令夕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究其原因在于相关的规章制度没有系统化的设计。笔者设计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信用管理制度方案。
  1.事前控制——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客户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风险的最大来源。强化信用管理,企业必须首先做好客户的资信管理工作,尤其是在交易之前对客户信用信息的收集调查和风险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工作都需要在规范的管理制度下进行。我们可以在以下五个方面强化客户资信管理:客户信用信息的搜集;客户资信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客户信用分析管理;客户资信评级管理;客户群的经常性监督与检查。
  2.事中控制——赊销业务管理制度。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于销售部门或相关的业务管理部门在销售业务管理上缺少规范和控制造成的。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对客户的赊销额度和期限的控制。一些企业在给予客户的赊销额度上随意性很大,销售人员或者个别管理人员说了算,结果往往是被客户牵着鼻子走。实践证明,企业必须建立与客户间直接的信用关系,实施直接管理,改变单纯依赖于销售人员“间接管理”的状况。因此,必须实行严格的内部授信制度,这方面的制度化管理应包括:信用政策的制定及合理运用;信用限额审核制度;销售风险控制制度。
  3.事后控制——应收账款监控制度。
  关于应收账款管理,许多企业已制定了一些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些制度还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环境和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改进这方面的管理可以将以下四个方面制度化:应收账款总量控制制度,销售分类账管理制度,账龄监控与贷款回收管理制度,债权管理制度。
  
  四、应用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
  
  目前我国企业与国外管理先进的企业在信用管理的业务手段上相比还相当落后,掌握信用管理技术的人才也相当欠缺。从这几年的管理咨询实践来看,以下几个方面的专业技术对于改进企业信用管理现状具有显著的作用。
  1.客户的信用风险等级划分方法。一些企业在对客户的管理中尽管实行了各种等级划分的方法,但缺少对客户信用等级的划分方法;有些企业的划分方法不尽科学,因此,在管理上较为混乱。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等级评定是客户资信管理的基础,因此在等级划分的目的、定义、评级标准和评定流程上都应采取科学、规范的方法。常见的评价方法有“5C”系统,所谓“5C” 即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它代表了信用风险的判断因素。
  2.信用政策制定方法。信用政策是指导企业赊销业务的主要工具,然而目前许多企业并没有一套较为明确、稳定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由谁制定?目标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怎样实施等等一系列问题亟需在信用管理工作中找到明确的答案。在实践上,我们将信用政策分成对内和对外两个文本较为有利。企业对内的信用政策起到对内部各业务职能部门的一个指导和管理的作用;对外的信用政策对于与客户信用关系的改善,信用付款行为的约束等方面都可以起到非常显著的作用。
  3.信用限额的制定。在信用管理工作中,对客户制定信用限额是一个主要的管理工具,企业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字,就可以将过去较为复杂的管理问题简单化、效率化。然而正是由于这一数字的关键性作用,才使得它势必成为企业各部门关注的焦点。信用限额的制定方法包括经验评估方法、模型分析方法、营运资产评估方法和集体评议方法。企业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将这些方法加以综合运用。
  4.强化债权管理,及时采取追讨措施。从严格意义上讲,公司只要形成应收账款,就应纳入债权管理的范畴。除了对应收账款实施一系列监控管理措施之外,对拖欠账款的质量或收回可能性的分析判断也很重要。如果没有一个较为科学、准确的判断,则会在追讨方式、追讨成本投入等方面出现管理失误,甚至造成更大的损失。它是企业清欠和催收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我们可以对每一笔逾期应收账款从债权特征、拖欠特征、债务人特征和追讨特征等各个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从而确定其收回的可能性,及应采取法律途径的追讨措施。
  总之,只要企业采用全程跟踪管理,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尤其是最高管理层的重视,自上而下地推行,应收账款信用风险是可以防范和控制的。也只有进行了科学的防范和控制,才可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既扩大销售,增加盈利,还可以使应收账款风险尽可能地降到最低。因此,企业应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制度化的工作来抓,使得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力求将应收账款风险控制在合理水平上,从而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