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国内环境 >> 习近平:并不认为过去的国企改革成功

习近平:并不认为过去的国企改革成功

2014-03-13 08:27:16 来源:风控网 浏览:108
  今年的"两会"期间,国有企业改革并不是一个惹眼的重点。首先,国企改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布局中就不是一个重点;其次,反腐败、经济增长等更有份量的问题再加上马航飞机突然失事,吸引了更多的舆论和公众注意力。
 
  不过,"两会"上出现的有关国企改革的信息仍然值得重视。习近平主席日前对国企改革有一个表态,他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基本政策已明确,关键是细则,成败也在细则。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改革的关键是公开透明。"他还强调,"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很显然,习近平主席并不认为过去的国企改革是成功的,尤其是很多利益集团利用国企改革的机会,上演了一出利益分肥的盛筵,这在新时期的改革中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安邦(ANBOUND)的研究人员注意到,在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运动中,存在一个不易觉察的重心移动--以官员为主的反腐败运动正在向国有企业领域蔓延,在石油、电信、电力等领域的超级垄断国企,正在经历一轮严酷的反腐败考验。从已经发生的案子来看,有许多都是对陈年旧案进行的"追溯式"的清算。
 
  国有企业改革之所以难,主要难在体制因素与利益因素的结合--如果不改革国企的体制,就很难从根源上改革国企的问题;如果要从体制上改革,那又会触动更深刻的体制改革。说得直白一些,作为特殊利益集团的国企,是托庇在体制的保护之下。在这些情况下,反腐败只是以一种特殊方式敲掉了国企利益堡垒中的一些个体,并没有真正从机制上开启国企深化改革的大门。
 
  要强调的是,作为独立的智库,安邦(ANBOUND)从来不认为中国应该取消国有企业,事实上,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国情复杂的大国,中国需要有强大的能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国有企业。然而,国有企业按过去的方式来运作肯定不行,它肯定会成为中国市场化改革中起阻碍作用的"大佬"。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可以搞"混合所有制",但这个目标如何实现,是个挑战极大的现实问题。
 
  已经有国企高管对此表示出怀疑。有来自国企的"两会"委员提出,"我们对民企入股不是不想干,而是有顾虑","如果有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旦有项目亏损,那就完了,因为完全交代不清楚"。还有国企高管表示,"一提混合所有制改革,其实很多国企心里都害怕。就拿鲁能来说,它当时是按照发改委、财政部文件要求搞职工持股改革的,后来又引进民营投资,这应该是个精明之举,但后来出了问题,不就傻了吗?"
 
  这些国企高管的表态,典型地反映出国企高管对混合制改革"欲迎还拒"的态度:虽然他们在政治上不好反对中央既定的方向,但实际上根本不相信这种混合制改革能顺利进行。面对这种普遍的本能式的自我保护情结,要落实混合所有制改革极为困难--即使表面上搞了改革,在实际运作中,民营资本也很可能会被"踢"出去。
 
  在我们看来,要避免这种改不动的局面,国企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必须调整。安邦几年前提出的以共同基金方式改造国企的建议,仍然具有很强的建设性。这种思路的核心在于,以控制资产的形式代替了控制具体的国有企业,只要国家以基金方式抓住了国有资产,就能为具体的企业市场化改革腾出巨大的空间。在新的市场化机制下,国企将能够超越具体的所有制框架,按市场化的方式来经营和管理,至于是国企、民企还是混合所有制,将变得不太重要。不可忽视的是,在这种改革方案下,能够现实地保留既有的国企利益集团的利益存量,以争取他们对改革的支持。
 
  国企改革虽然不是本轮深化改革的重点,但它肯定是本届政府最难下的一步棋。以共同基金的方式来改革国企,能有效规避这些体制方面的问题。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