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危机管理 >> 危机公关 >> “摆平公关”有术有效但有限

“摆平公关”有术有效但有限

2011-11-04 10:13:00 来源:风控网 浏览:520

    近年来,连同三鹿奶粉事件一同被揭开的有个网络公关的潜规则———个别企业一旦发现自己产品质量问题,首先想的不是尽快解决,而是如何掩盖真相,把“公关”当作“搞定”政府部门、“摆平”媒体,进而欺骗消费者的工具。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砚农认为,很多企业通过新技术下的网络公关扭转了被动局面,提高了知名度。但是,如果不诚实,最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近年来,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力度在加大,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完善,消费者维权意识和警惕意识不断提高,社会监督力量日益强大,企业陷入信誉危机或品牌危机的几率也在增大。权威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有影响的品牌危机事件每季度只有几件,2004年上升到每月几件,今年则猛增到每月超过10件,中国市场已进入品牌危机高发期”。

  一个负责任、敢作为的企业从来都在公共危机中开诚布公,不亢不卑,居于主动积极位置。有的企业已经设置了常态化的危机处理小组或首席风险官,按照危机处理程序工作,如“弄清问题、设定目标;在头几个小时迅速行动、展示领导能力、作出回应;从外人角度看,抱坦诚和开放态度;统一管理信息的流入和流出;假设最坏的可能情况,采取补救和预防措施;组织一支高层专职回应小组;顾及和消除所有受众的疑虑,并对受影响方表示理解和同情”。比如,认为消费者是值得信任和安慰的朋友,而不是敌人;不良信息是“信息炸弹”,但更是敦促反思的提醒剂;各种监督是不依不饶的追讨,但更是重树形象的好机会。依靠自身的真诚和信息透明取得公众的信任,将危机化成机遇,尽早消除负面影响。

  然而,目前不少企业的危机处理手段几乎都是“闭关锁国”———能拖就拖,能盖就盖,认为消费者是无法沟通和信任的敌人,认为媒体监督就是找碴,将公众放到了对立位置。

  坊间流传的“企业危机公关手段”——“决不道歉、迅速找替罪羊、封媒体口、搞定上层”等——哪里是公关,分明就是不择手段的息事宁人、糊弄搪塞、瞒天过海。这种欲盖弥彰、力图一手遮天的“危机公关”也许能达到暂时无事,可内在矛盾被掩盖了,还会有诸如此类的危机找上门来。而企业如果错过了纠错时机,后来的危机极可能彻底葬送企业。

  “摆平公关”有术也有效,但终归有限。比如在这次食品危机中,有企业死不认错,铁嘴钢牙,前后矛盾,漏洞百出,它损失的不仅是经营收入,更是消费者“内在的抛弃”,支撑品牌的“文化骨架”坍塌了,企业重生的难度将增加很多。而有的企业主动积极,老老实实接受公众的质疑,还提出主动赔偿措施,在心理上得到不少消费者的原谅和认同。

  广大企业有必要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加大企业和社会、政府、媒体、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在最快时间内获得不良信息,积极应对,减少损失。研究表明,“如果发生同样的品牌危机,应变机制不全、应变处理不力的企业,比机制健全、应变及时的企业,受不良影响的时间要长2.5倍”。还有,企业一定要诚信诚心,而不要遮遮掩掩,糊弄公众。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