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案例分析 >> 运营风险 >> 比亚迪大败局

比亚迪大败局

2011-10-26 17:24:08 来源:环球企业家 浏览:938
内容提要:从云端跌回地面只用了2年,中国汽车业最精明的造梦者王传福到底犯下了多少“经典错误”?一份来自《环球企业家》的完整诊断报告。

    如果想为比亚迪[20.78 -1.98% 股吧 研报]找出一家合乎其命运曲线的参照公司,天津斯特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无疑是上上之选。这家诞生于2007年的全球最大磷酸铁锂原料工厂一度是比亚迪股份[15.46 0.65%]有限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最为倚重的合作伙伴,其月采购量一度超过200吨。

    斯特兰CEO段镇忠甚至比王传福更早意识到这种黑色粉末—动力电池最佳新型正极材料所带来的滚滚财源。段与王传福一样采取了封闭式系统—为了防止泄密,他如孩子捉迷藏一般依照关键工序将工厂拆分为三部分,三个精心布局的秘密工厂分别安置在方圆1.5公里的范围内,如同等边三角形。

    段拒绝了所有人的参观,甚至包括它的最大客户比亚迪,顶峰时期,比亚迪为斯特兰贡献了超过80%的营业额。

    段王二人的相似之处还在于失落感—他们共同寄望的电动汽车行业燎原之火趋于暗淡。2009年,段将工厂设计产能设定为每年2000吨,次年将其扩张至4000吨,他甚至做好了将于当年上市的打算。但时至今日,这一切均未实现。年实产仅一千吨,实销则为一半。“这个行业跟发展预期差距太大了,没有过山车式的增长,比较现实的是保持20%的年增长率。最大的问题是市场没起来。”段不无遗憾地对《环球企业家》说。“从目前来看,现有材料体系不可能支持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很高的纯电动车,其商业化目前只是幻想。”

    推导出这个幻灭性结论并不难。段镇忠说,以材料克比容量这一关键性指标为例,磷酸铁锂电池最佳值为170毫安时/克,目前实验室能达到的上限为150毫安时,这一数字大规模工业生产尚难以企及。据斯特兰的统计,比亚迪采购量在两年内骤降,今年2月,月采购量已从峰值的200吨降至4.5吨。

    对于常识性推断和数据,有着浓重工程师风格的王传福似乎看不到。自1995年以来,王传福率领比亚迪横跨电池、传统汽车到新能源产业的跳跃式发展,始终保持对技术细节的痴迷。在王的办公室里,书架高度几近天花板,多为技术类书籍,不少已被翻烂—奇怪之处正在这里,从2009年开始,这位工程师宽广的视野里,布满盲点。

    新能源领域高昂的投入损耗了比亚迪的财务健康系数。数年来,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投资已高达数十亿人民币。今年8月,回归A股两个月后,比亚迪2011年上半年财报爆出,净利润率从2009年的10%降至降至2011年上半年的1.22%,2011年比亚迪到期债务到达113.63亿 元。

    但更坏的消息是,已胎动数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至今尚在腹中。一名参与者称该政策将改变以往主要支持纯电动车的做法,转而加大对传统节能汽车的研发支持和补贴力度,补贴多少将按节油率大小来定。知情者称:“新能源汽车至今仍是一个泡沫概念,政府对此亦是观望态度,在事态不明朗的情况下,政府并不会贸然大力进行基础设施投资。”此前,王传福对新能源产业的布局已深入上游。若政策转向,前功尽弃。

    另一个筹码—代工业务亦运转不佳。比亚迪电子[2.74 -2.49%],2011年上半年收入77.54亿元,同比仅增3.82%,净利润3.35亿元,同比减少7.56%。其单一最大客户诺基亚订单削减直接拖累了比亚迪业绩。据悉,目前诺基亚代工业务仅有两条线延续生产。摩托罗拉亦订单乏力,就连华为的手机订单亦缩水一半—今年,这家通信设备商在终端市场空前发力。

    情况更为严峻的是王最为倚重的现金奶牛—传统汽车业务几乎遭到腰斩。2011 年上半年比亚迪整车销售22 万辆,同比下降23%;销售收入为102.8亿元,同比下降25%,毛利率同比大幅下滑9 %。今年8月,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夏治冰离职,高层人事动荡,经销商退网,裁员纠纷接踵而来。
 
    夏的离职无异于一个引爆点,将比亚迪数年来积累的隐患一并暴露。

    眼下比亚迪的困境可如此形象的解释—2008年9月,巴菲特麾下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公司旗下附属中美能源控股公司(MidAmerican Energy)斥资2.3亿美元购买比亚迪9.9%股权。若次年将其出售,可获逾20亿美元的利润。但如今,巴菲特这笔投资账面利润不及2009年高点时的一成。

    股神效应与比亚迪命运存在双重联系。一方面,资本引擎驱动比亚迪保持超速增长,另一方面,股神的耀眼光芒亦灼伤比亚迪双眼,导致战略失焦。自2009年始,不少迹象暗示比亚迪将遭遇瓶颈。比如,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所享受的购置税优惠政策戛然而止,势必导致销量下滑。所有公司均对此进行战略调整,比亚迪确是例外—死死保持激进的低端销售策略,鲜有精力推进自2007年起实施的高端转型计划。

    资本泡沫不过是导火索。目前困境的根源,恰在于比亚迪16年来攻城略地的商业模式。

    无可否认,王传福具有罕见的商业洞察力,鲜有人敢于不断地以高成本下注一个又一个陌生行业。王以横跨三个行业的方式,缔造了一个令世界为之侧目的超级公司。在“股神效应”推助新能源战略之前,比亚迪用8年时间成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进入汽车业3年后又一度成为增长最快的自主汽车企业。一个中国商业史上的异数就此诞生—电池业,汽车业与新能源产业在财务战略上环环入扣,且均以垂直整合模式保持低成本优势。如果不是成功来得过快,比亚迪或许可以继续依赖这种从电池业汲取的经营思路。但无奈,太多变故超出了王传福的经验和预期。

   细节上,王低估了某些行业核心技术的突破难度。以电池为例,目前国内尚无对单体电池的完整评估体系,更毋庸再提数百个串联电池组。以下冰冷的数字或可佐证这一点。国内目前动力电池生产中最为核心的涂布工序Cpk(制程能力指数,该值越高意味着该工序的成品率和一致性越高))值均在1.33以下, 而日韩企业涂布工序可以达到2.0以上;日韩企业正极Cpk值多在3.6以上,中国仅为1.33。国外涂布工序的精度误差能控制1微米内,而国内则为8微米。此外,日韩企业动力电池配组率超过90%, 而国内目前仅为70~80%。以型号为18650动力电池为例,日韩企业不用筛选即可保证一致性,而中国尚无一家达到此类水平。北方车辆研究所动力电池测试中心的一名测试工程师称目前国内动力电池的质量远未达到量产的水平。“与日韩的差距并非一点点,现有产业环境远不乐观。”该人士说。

    但更重要的是,王失去了对新行业应有的审视与判断。电动汽车与石油市场有一枯一荣的关系。和近年来舆论倡导的相反,油价较2008年有大幅下跌。“电动汽车并非刚性需求,如果没有实质性石油短缺恐慌,就不会有大面积的个人需求用户。” 天奈科技有限公司营运副总裁、原力神副总裁许刚对本刊说。

    自2007年,王传福宣布比亚迪要成为2015年中国第一、2025年世界第一的目标后,整个公司便被高速成长所带来的乐观氛围所笼罩。就在今年年初,积重难返的信号初显,王传福仍在公司内部重申这一震惊全球的目标。

    作为一个颇具个人英雄色彩的企业家,王传福商业嗅觉的实质性退化始于2008年,彼时比亚迪的跨行业布局尚在巅峰。比亚迪缘何在眩晕状态下自我迷失?
迷失

    2008年,过分乐观的气息弥漫在比亚迪[20.78 -1.98% 股吧 研报]公司内部。虽然比亚迪出现单车利润下降以及库存问题,但几乎无人为此忧心忡忡。比亚迪内部提出所谓的“三大产业群”—汽车事业部提出“四网千店百万台”,IT代工部门则声称要和富士康争夺代工市场,新能源事业部则强调太阳能利润率比贩毒还高。

    在比亚迪深圳坪山工厂的西北角,一座由两栋别墅组成的“未来村”完全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并通过一座由110块磷酸铁锂电池组成的1000KW储能电站,稳定地供应着整个“未来村”的用电。比亚迪内部人将其概括为“硅铁战略”,这项颇具想象力战略,其理论基础是铁是地球储量最大的金属,硅是全球储量最大的非金属,二者大规模应用可以实现人类能源战略的彻底改变。王为此拿出的杀手锏是电动车、储能电站和太阳能,横贯其间的则是王所宣称的电池技术。

    知情者回忆称,王传福曾在2008年召开高层会议,将2009年比亚迪的战略方向确定为新能源,包括LED,光伏发电等。王希望比亚迪能够基于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储备,达到对电网移峰填谷、平滑负荷曲线的目的,形成对电网的有力支撑。当年9 月,在王的力推下,比亚迪建成了2 个电池储能试验电站。据悉,比亚迪当年对新能源的投资就高达20亿元人民币,随后的一年只多不少。

    另一项惊人举措是进入太阳能领域,在王的设想中,比亚迪应该购买硅矿自己开采提取单晶硅制作太阳能电池,目标是将沙漠无人区变为太阳能发电站。“让什么火电、水电、核电都见鬼去吧!”王传福在内部曾豪情万丈地说。

    由于新能源投资巨大,王被迫对传统汽车项目进行取舍。一位知情者称,仅储能电池和汽车电池比亚迪前期投资就超过50亿。2009年12月,比亚迪在陕西投资成立商洛比亚迪公司,耗资5亿元建设生产线,加工多晶硅和生产太阳能电池。比亚迪公开披露信息显示其太阳能产能号称1Gw,预期占用资金过百亿。但不幸的是比亚迪恰好赶上“光伏寒冬”。

    由于随着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加上几大光伏应用市场连续削减补贴,全球光伏产业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产业链各端的价格一路走低。咨询公司iSuppli数据显示,2011年二季度,晶硅组件价格下跌16%,三季度跌势延续。国内线供应商的晶硅组件价格在0.83-0.85欧元/W之间。晶硅电池和硅片的价格同样下跌至0.75美元/W(电池)和0.54美元/W(156mm多晶硅片)。由此,从硅片到组件供应商均面临利润被挤压的局面,对大多数电池、组件厂来说,息税前利润仍然接近于零甚至为负。比亚迪也在劫难逃。

    一个难以回避的疑问是,比亚迪缘何进入与其核心能力毫不相干的光伏产业?原因或在于比亚迪太阳能工厂隶属于第二事业部,即王传福起家的核心部门原锂电池事业部,上马太阳能或与其事业部高层强势有关。“王太信任那些曾证明过自己的人,但人却不能每次都令自己正确。”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者表示。

    王对这些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并非一无所知,比亚迪内部亦进行了调整,但仅限于控制招人,降低绩效工资等,对内部管理却疏于调整。其中最令其痛心疾首的还是产品质量。接近王的人说,王极少发脾气,但发脾气多与产品质量问题有关。比亚迪内部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某次厂庆的时候,比亚迪研发部门开了一辆F8在场内展示,竟打不开车门,最后只好召集修理工临时处理。

    比亚迪并非草莽之师。其主管零部件质量的部门颇多,涉及工程院、品质处以及各个零部件工厂的技术人员。由于垂直整合模式所带来的“基因缺陷”,为了寻求内部过关,零部件厂长多会请品质处和工程院同事们以团队建设的名义参加各种饭局、ktv等,在“一母同生”的情况下,改善品质几成空话。比亚迪内部曾大力推广新车质量调查(Initial Quality Surveyiqs),但这一措施并未改观其质量。
一个根本原因在于王并未将滚滚红利用于更新设备及生产线,就生产而言,比亚迪[20.78 -1.98% 股吧 研报]汽车管理依然是原始的“人海战术”。时至今日,比亚迪仍缺乏一流的质量管控工程师,一些重要的岗位均由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担任。一个笑话称在比亚迪跟研发有关系的员工超过1.7万人。但其中相当一部分真的可能连研发是什么都不知道。比亚迪亦缺乏精密的自动化设备,以汽车线束模块为例,比亚迪无论是发动机线还是仪表线前仓线等均为手工打造,其质量一致性可想而知。比亚迪早在2010年公司年会就宣称搭载涡轮增压发动机和双离合器的G6即将上市,但受累于技术不成熟,G6上市期限一推再推。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