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风控下午茶 >> 理财小帮手 >> 《功甫帖》藏家刘益谦:只买最贵的

《功甫帖》藏家刘益谦:只买最贵的

2014-05-12 09:59:11 来源:风控网 浏览:105

《功甫帖》藏家刘益谦:只买最贵的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功甫帖》藏家刘益谦:只买最贵的

刘益谦近年在投资市场上呼风唤雨:2009年,他扔了8亿多元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去年则因为用5000万元买下苏轼《功甫帖》而被推到“真帖假帖”的风口浪尖;今年更是因为花掉了2.5亿元在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上而一时风头无两。争议骤然而起。

刘益谦到底是个什么人?我们唯一的办法是走近他,听听他的过去,看看他的今天。

刘益谦喜欢亲自到拍卖场上举牌。他总是习惯坐在第一排,有些懒散地斜靠在椅子上,等到其他竞买人多轮混战、弹尽粮绝、拍卖师即将落槌之际,刘益谦伸手报出最后一口价……就是这样一个刘益谦,引发了艺术圈、收藏界的高度关注。近日,他来到成都,参加了《成都商报》“我看未来20年”公益演讲,与1000余位听众分享了自己20年的收藏故事,回应了《功甫帖》真伪争议,讲述2.8亿港币拍下鸡缸杯背后惊心动魄的来龙去脉。

思维锋利:“艺术市场是一个利益市场”

关于《功甫帖》

圈子里无非就是抢话语权

记者:《功甫帖》真伪之争从去年开始发酵,到现在,上博专家的多篇学术论文出炉,包括最新的上下两篇,您为何迟迟没有回应?

刘益谦:其实《功甫帖》这个事情,业内都知道是什么情况。从东西来说,书写的痕迹和廓填的痕迹是完全不一样的。今年2月,从学术层面,我已经把这件事情讲清楚了。我当着全国媒体的面说了。那天来的专家也很多,人家都说这个东西没什么好说的,我认为学术层面就结束了。

事情到后来,我认为又发生了变化。到3月20日左右又出来一个《功甫帖》新证(上),当时我说过可能还有中、下,等出来再说。(上)的内容我认为它已经不是学术了。你说双钩,那我放大,现场遥感给大家看。《功甫帖》这件东西是有安仪周收藏章的。安仪周是谁?他编过一本书,这个书也在我的展览里边,他一共收藏了19件苏东坡的东西,流传到今天除有一件遗失外,18件都在。18件里面包括《功甫帖》,另外17件都在各个博物馆,包括《寒食帖》、《赤壁赋》,这样的人他会看不出双钩吗?

这一切无非就是讲一条东西:艺术市场是一个利益市场,谁都想说句话。我认为说话可以,你说话要说得人家信,要有道理,不能装深沉。

记者:《功甫帖》真伪之争会不会影响你以后的收藏方向?

刘益谦:《功甫帖》事件对我个人没有什么影响。我买字画20年了,不可能因为上博或谁谁就打击我对好东西的追求。《功甫帖》是可遇不可求的,不是5000万元钱的事情。《功甫帖》事件,我认为这是两种势力的碰撞,一种是传统的想当然、自以为是;一种是理论结合实际,理论上有比较好的鉴定工具,同时又有市场介入,对新的东西用开放的心态学习。我认为从《功甫帖》事件开始,传统的目鉴和高科技会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方向。

圈子里无非就是抢话语权,为什么抢话语权?话语权等同于利益。

关于“专家”鉴定

理论结合实际的越来越少

记者:您如何看中国艺术圈的“鉴定”?

刘益谦:中国的鉴定,特别是古代字画,包括瓷器、上了年份的东西都有这个问题(指鉴定乱象)。这个鉴定我认为一切要拿证据说话。这么多做学问的,理论结合实际的越来越少。

我买了20年中国字画,见了太多专家,买一张画问几百人,其实问都不要问。你拿一张再好的画,去找专家,你找到十个以后的专家,肯定有人说这东西是假的,你自讨没趣。就像看医生一样,这个是心血管的专家,看肺病他能看得了吗?艺术品市场的专家感觉什么都懂,小儿科能看,感冒也能看,其实他不是这个专业的。再就是市场能力,我认为今后还是要以市场说话。

关于民间收藏

买到一件真东西的概率就像买彩票

记者:现在很多人富了以后开始搞收藏,大量民间收藏爱好者想进入这个行业,但又都知道这个行业水很深。您可不可以给一点建议?

刘益谦:这个问题比较普遍。经常有人叫我去(观摩),我吓一跳,故宫没有的,书上没有看到的,他家里都有。上海一个比较有钱的人,我也不知道是什么身份,也不敢问,请我吃饭,吃饭的目的就是让我看看他的东西,拿出来的东西把我吓一跳,我没有见过的都有。后来我只能这样说:这东西这么好,哪来的。他说专家专门给他买的。我说你也可以这样,到公开市场去看一看,可能是不一样的感觉。

一个人收藏一辈子,花大量的心血、时间,当你老了,当你过世了,人家整理你的东西时,发现没有什么是真的,这才是最可悲的。淘宝也好,去一个古玩城也好,买到一件真东西的概率,有没有?有。就像你买彩票,有没有中的?有。民间收藏群体越来越大,什么心态?这个好看,我不管真假,我认为就是一个艺术品,我欣赏欣赏,把玩把玩,就挺好的。

记者:20年的收藏经历,有没有走眼的时候?

刘益谦:我到今天还是说这个话,艺术品我不懂,一是我没有这个时间,我认为也没有必要。“懂不懂”能拒绝我成为一个收藏家吗?能拒绝我热爱艺术吗?

从艺术品交流来说,一千年都在交流,暗地交易,20年前国家允许艺术品通过公开市场进行交易。当年买股票的时候,我知道什么叫股票吗?我不知道,买股票的书都找不到。20年前跑到成都红庙子,股票像摆地摊一样,那时候都是这样的,一步步走过来的。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显示全文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
《功甫帖》藏家刘益谦:只买最贵的
,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风控下午茶 >> 理财小帮手 >> 《功甫帖》藏家刘益谦:只买最贵的

《功甫帖》藏家刘益谦:只买最贵的

2014-05-12 09:59:11 来源:风控网 浏览:113

《功甫帖》藏家刘益谦:只买最贵的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功甫帖》藏家刘益谦:只买最贵的

刘益谦近年在投资市场上呼风唤雨:2009年,他扔了8亿多元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去年则因为用5000万元买下苏轼《功甫帖》而被推到“真帖假帖”的风口浪尖;今年更是因为花掉了2.5亿元在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上而一时风头无两。争议骤然而起。

刘益谦到底是个什么人?我们唯一的办法是走近他,听听他的过去,看看他的今天。

刘益谦喜欢亲自到拍卖场上举牌。他总是习惯坐在第一排,有些懒散地斜靠在椅子上,等到其他竞买人多轮混战、弹尽粮绝、拍卖师即将落槌之际,刘益谦伸手报出最后一口价……就是这样一个刘益谦,引发了艺术圈、收藏界的高度关注。近日,他来到成都,参加了《成都商报》“我看未来20年”公益演讲,与1000余位听众分享了自己20年的收藏故事,回应了《功甫帖》真伪争议,讲述2.8亿港币拍下鸡缸杯背后惊心动魄的来龙去脉。

思维锋利:“艺术市场是一个利益市场”

关于《功甫帖》

圈子里无非就是抢话语权

记者:《功甫帖》真伪之争从去年开始发酵,到现在,上博专家的多篇学术论文出炉,包括最新的上下两篇,您为何迟迟没有回应?

刘益谦:其实《功甫帖》这个事情,业内都知道是什么情况。从东西来说,书写的痕迹和廓填的痕迹是完全不一样的。今年2月,从学术层面,我已经把这件事情讲清楚了。我当着全国媒体的面说了。那天来的专家也很多,人家都说这个东西没什么好说的,我认为学术层面就结束了。

事情到后来,我认为又发生了变化。到3月20日左右又出来一个《功甫帖》新证(上),当时我说过可能还有中、下,等出来再说。(上)的内容我认为它已经不是学术了。你说双钩,那我放大,现场遥感给大家看。《功甫帖》这件东西是有安仪周收藏章的。安仪周是谁?他编过一本书,这个书也在我的展览里边,他一共收藏了19件苏东坡的东西,流传到今天除有一件遗失外,18件都在。18件里面包括《功甫帖》,另外17件都在各个博物馆,包括《寒食帖》、《赤壁赋》,这样的人他会看不出双钩吗?

这一切无非就是讲一条东西:艺术市场是一个利益市场,谁都想说句话。我认为说话可以,你说话要说得人家信,要有道理,不能装深沉。

记者:《功甫帖》真伪之争会不会影响你以后的收藏方向?

刘益谦:《功甫帖》事件对我个人没有什么影响。我买字画20年了,不可能因为上博或谁谁就打击我对好东西的追求。《功甫帖》是可遇不可求的,不是5000万元钱的事情。《功甫帖》事件,我认为这是两种势力的碰撞,一种是传统的想当然、自以为是;一种是理论结合实际,理论上有比较好的鉴定工具,同时又有市场介入,对新的东西用开放的心态学习。我认为从《功甫帖》事件开始,传统的目鉴和高科技会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方向。

圈子里无非就是抢话语权,为什么抢话语权?话语权等同于利益。

关于“专家”鉴定

理论结合实际的越来越少

记者:您如何看中国艺术圈的“鉴定”?

刘益谦:中国的鉴定,特别是古代字画,包括瓷器、上了年份的东西都有这个问题(指鉴定乱象)。这个鉴定我认为一切要拿证据说话。这么多做学问的,理论结合实际的越来越少。

我买了20年中国字画,见了太多专家,买一张画问几百人,其实问都不要问。你拿一张再好的画,去找专家,你找到十个以后的专家,肯定有人说这东西是假的,你自讨没趣。就像看医生一样,这个是心血管的专家,看肺病他能看得了吗?艺术品市场的专家感觉什么都懂,小儿科能看,感冒也能看,其实他不是这个专业的。再就是市场能力,我认为今后还是要以市场说话。

关于民间收藏

买到一件真东西的概率就像买彩票

记者:现在很多人富了以后开始搞收藏,大量民间收藏爱好者想进入这个行业,但又都知道这个行业水很深。您可不可以给一点建议?

刘益谦:这个问题比较普遍。经常有人叫我去(观摩),我吓一跳,故宫没有的,书上没有看到的,他家里都有。上海一个比较有钱的人,我也不知道是什么身份,也不敢问,请我吃饭,吃饭的目的就是让我看看他的东西,拿出来的东西把我吓一跳,我没有见过的都有。后来我只能这样说:这东西这么好,哪来的。他说专家专门给他买的。我说你也可以这样,到公开市场去看一看,可能是不一样的感觉。

一个人收藏一辈子,花大量的心血、时间,当你老了,当你过世了,人家整理你的东西时,发现没有什么是真的,这才是最可悲的。淘宝也好,去一个古玩城也好,买到一件真东西的概率,有没有?有。就像你买彩票,有没有中的?有。民间收藏群体越来越大,什么心态?这个好看,我不管真假,我认为就是一个艺术品,我欣赏欣赏,把玩把玩,就挺好的。

记者:20年的收藏经历,有没有走眼的时候?

刘益谦:我到今天还是说这个话,艺术品我不懂,一是我没有这个时间,我认为也没有必要。“懂不懂”能拒绝我成为一个收藏家吗?能拒绝我热爱艺术吗?

从艺术品交流来说,一千年都在交流,暗地交易,20年前国家允许艺术品通过公开市场进行交易。当年买股票的时候,我知道什么叫股票吗?我不知道,买股票的书都找不到。20年前跑到成都红庙子,股票像摆地摊一样,那时候都是这样的,一步步走过来的。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显示全文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