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危机管理 >> 危机处理 >> 商业银行品牌危机管理的3大策略

商业银行品牌危机管理的3大策略

2014-05-15 10:37:32 来源:风控网 浏览:223

  2.品牌危机应对

  (1)确认品牌危机及启动危机管理预案

  银行的管理者往往忙于日常运营,容易忽略已经拉响的危机警报。因此,应对品牌危机,首先要准确确认危机已经爆发。正如上图所示,银行品牌危机事件在潜伏期危害程度并不大,发展也较为平缓,银行大多数情况下只需采用常规的处理方法,而不可能对所有大大小小的负面事件都启动品牌危机管理预案。

  但当危机事件进入爆发期,品牌危机不可避免时,银行也必须积极面对。鸵鸟式的消极回避不可取,隐瞒和掩盖事实真相更是十分危险,那种傲慢否认甚至欺骗的做法只会错上加错。正如美国企业危机咨询业务专家考林·夏恩所说,“如果工作中出现过失,你只是面临一个问题,但如果你再试图遮盖它,那所面临的问题就是两个了。而且,一旦事实真相披露,谎言可能会比原先的错误更令你为之困扰。”

  因此,银行一旦确认品牌危机已经爆发,就要迅速启动品牌危机管理预案,按照预案程序,立即组建专门的品牌危机管理组织,包括危机处理团队、危机指挥中心、危机发言人等,如果聘请了公关公司则迅速和公关公司启动相应工作程序。这些组织要按照处理危机的既定程序,尽快弄清品牌危机的真相,准确确认品牌危机的性质、范围及其原因,针对危机事件提出解决方案,并领导、协调企业完成品牌危机管理任务。

  (2)妥善处理银行与事件当事人以及相关利益群体的关系。

  第一,善待事件当事人。银行要以积极诚恳的态度对待他们的投诉,考虑他们遭受的损失。投诉者最不满的往往不是银行的错误,而是银行对错误的生硬态度以及对他们投诉和所受损害的漠视。例如,英国Barclays银行在发现一个客户退休金账户被他人非法透支后,冻结了该账户,并告知该客户在案件查清前不会退还被透支款。而该客户正急需用钱,客服人员态度生硬,甚至多次挂断该客户的投诉电话,客户异常恼怒,最终导致该行CEO亲自向客户道歉,还引发了公众和相关部门对银行相关程序合理性及账户安全性的质疑,致使品牌形象受损。

  第二,及时做好与相关利益群体,包括其他客户、股东、政府、监管机构、行业协会、社会大众等的沟通,及时向他们说明情况,寻求理解和支持。需要与相关利益群体进行沟通的程度和范围同品牌危机本身的复杂程度和涉及的范围直接相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沟通的范围,范围小了会有隐瞒的嫌疑,范围太广也可能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3)特别要注重与媒体的沟通

  媒体是危机的放大器,也可以成为危机的灭火器。因为媒体的报道能够引导甚至左右着人们对事件的认识。

  媒体对危机事件的报道行为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掌握这一规律有助于危机银行与媒体进行准确沟通。研究表明,媒体报道突发事件第一阶段以客观描述事实为主,通常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的一两天内。媒体记者通常以亲临现场所见所闻以及采访目击者和当事人等方式来进行现象的描述。

  紧接着,媒体报道会进入第二阶段,即对事件原因的分析和推测,直至对事件发生深层次原因的探究。我国媒体对商业银行危机事件深层次原因的报道,最终基本上会归于金融垄断、体制落后、服务意识差等。如果这些指责都集中在一家银行身上,其面临的压力就会很大,品牌形象将明显受损。

  在第三阶段,媒体报道通常转而关注秩序的重建。一方面报道与危机事件有关的秩序已经恢复正常,另一方面让有关人士出面来反思事件的起因,或者增加对公众的承诺等,把情绪化事件理性化。

  商业银行处理品牌危机事件的关键是使事件在从第一阶段发展到第二阶段时向着有利于银行意愿的方向发展,而避免将各群体对品牌危机事件的不满和质疑再次经媒体放大,对品牌形象造成更大损害。这就要求银行在品牌危机处理中,始终与媒体真诚合作,尤其是有传统紧密合作关系的主流媒体。使主流媒体尽可能避免对银行品牌形象不利的报道,使对银行不利、消极的公众反应和社会舆论转化为有利、积极的公众反应和社会舆论。

  (4)与内部员工进行积极沟通

  品牌危机中,员工既可能成为银行最可依靠的同盟军,也有可能成为极具破坏性的敌对者。品牌危机发生后,银行一方面要让员工相信所在组织的领导能力,缓和员工的不安情绪,保持员工的凝聚力,并严格规范员工的对外言论,不向媒体透露对本银行不利的信息。另一方面,要让他们保持一种积极态度,来影响和说服身边的客户和人群,对外给公众传达出一种积极的信息。

  优秀的银行在品牌危机事件处理中不但应消除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减少品牌价值损失,而且还应该在不利事件中寻找有利因素,借此加强品牌形象建设。因为在危机事件发展过程中,银行成为关注的焦点,大量的媒体将会报道该银行的一举一动,如果处理得当,是一次难得的宣传机会,银行还会因此和一些媒体建立和巩固合作关系,为将来的品牌宣传打好基础。

  (三)品牌危机事件的事后管理

  品牌危机事件平息后,银行就要着力进行危机事件的后续管理。美国著名的危机管理学者和企业家奥古斯丁认为“这是企业想从品牌危机中‘获利’的重要举措”。

  银行一方面要尽力消除品牌危机的负面影响,恢复正常的经营状态,重振品牌形象。实事求是兑现承诺,让客户及社会公众切实感受到该银行的真诚和可信。

  另一方面要及时对品牌危机事件进行评价和总结。首先是评估品牌危机对银行品牌形象有多大影响,同时深入调查品牌危机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分析各部门采取的应对措施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其次是评价整个品牌危机管理流程,将处理危机事件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与事前制订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存在问题,评估有关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品牌危机管理预案本身有关措施的合理性。第三,针对银行品牌危机管理流程和预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提高品牌危机管理水平,避免危机事件再次发生。

  伴随中资银行市场化进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将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作为其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作为银行品牌战略的重要一环,银行的当务之急是建立规范的品牌危机管理体系,一方面防范和化解金融市场随时可能出现的导致品牌危机的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加强品牌危机发生时有关各方的协调配合,及时有效地降低危机对银行品牌的损害,从而推动银行持续健康发展、打造百年银行品牌。

第1页 第2页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
商业银行品牌危机管理的3大策略
,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危机管理 >> 危机处理 >> 商业银行品牌危机管理的3大策略

商业银行品牌危机管理的3大策略

2014-05-15 10:37:32 来源:风控网 浏览:278

  2.品牌危机应对

  (1)确认品牌危机及启动危机管理预案

  银行的管理者往往忙于日常运营,容易忽略已经拉响的危机警报。因此,应对品牌危机,首先要准确确认危机已经爆发。正如上图所示,银行品牌危机事件在潜伏期危害程度并不大,发展也较为平缓,银行大多数情况下只需采用常规的处理方法,而不可能对所有大大小小的负面事件都启动品牌危机管理预案。

  但当危机事件进入爆发期,品牌危机不可避免时,银行也必须积极面对。鸵鸟式的消极回避不可取,隐瞒和掩盖事实真相更是十分危险,那种傲慢否认甚至欺骗的做法只会错上加错。正如美国企业危机咨询业务专家考林·夏恩所说,“如果工作中出现过失,你只是面临一个问题,但如果你再试图遮盖它,那所面临的问题就是两个了。而且,一旦事实真相披露,谎言可能会比原先的错误更令你为之困扰。”

  因此,银行一旦确认品牌危机已经爆发,就要迅速启动品牌危机管理预案,按照预案程序,立即组建专门的品牌危机管理组织,包括危机处理团队、危机指挥中心、危机发言人等,如果聘请了公关公司则迅速和公关公司启动相应工作程序。这些组织要按照处理危机的既定程序,尽快弄清品牌危机的真相,准确确认品牌危机的性质、范围及其原因,针对危机事件提出解决方案,并领导、协调企业完成品牌危机管理任务。

  (2)妥善处理银行与事件当事人以及相关利益群体的关系。

  第一,善待事件当事人。银行要以积极诚恳的态度对待他们的投诉,考虑他们遭受的损失。投诉者最不满的往往不是银行的错误,而是银行对错误的生硬态度以及对他们投诉和所受损害的漠视。例如,英国Barclays银行在发现一个客户退休金账户被他人非法透支后,冻结了该账户,并告知该客户在案件查清前不会退还被透支款。而该客户正急需用钱,客服人员态度生硬,甚至多次挂断该客户的投诉电话,客户异常恼怒,最终导致该行CEO亲自向客户道歉,还引发了公众和相关部门对银行相关程序合理性及账户安全性的质疑,致使品牌形象受损。

  第二,及时做好与相关利益群体,包括其他客户、股东、政府、监管机构、行业协会、社会大众等的沟通,及时向他们说明情况,寻求理解和支持。需要与相关利益群体进行沟通的程度和范围同品牌危机本身的复杂程度和涉及的范围直接相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沟通的范围,范围小了会有隐瞒的嫌疑,范围太广也可能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3)特别要注重与媒体的沟通

  媒体是危机的放大器,也可以成为危机的灭火器。因为媒体的报道能够引导甚至左右着人们对事件的认识。

  媒体对危机事件的报道行为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掌握这一规律有助于危机银行与媒体进行准确沟通。研究表明,媒体报道突发事件第一阶段以客观描述事实为主,通常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的一两天内。媒体记者通常以亲临现场所见所闻以及采访目击者和当事人等方式来进行现象的描述。

  紧接着,媒体报道会进入第二阶段,即对事件原因的分析和推测,直至对事件发生深层次原因的探究。我国媒体对商业银行危机事件深层次原因的报道,最终基本上会归于金融垄断、体制落后、服务意识差等。如果这些指责都集中在一家银行身上,其面临的压力就会很大,品牌形象将明显受损。

  在第三阶段,媒体报道通常转而关注秩序的重建。一方面报道与危机事件有关的秩序已经恢复正常,另一方面让有关人士出面来反思事件的起因,或者增加对公众的承诺等,把情绪化事件理性化。

  商业银行处理品牌危机事件的关键是使事件在从第一阶段发展到第二阶段时向着有利于银行意愿的方向发展,而避免将各群体对品牌危机事件的不满和质疑再次经媒体放大,对品牌形象造成更大损害。这就要求银行在品牌危机处理中,始终与媒体真诚合作,尤其是有传统紧密合作关系的主流媒体。使主流媒体尽可能避免对银行品牌形象不利的报道,使对银行不利、消极的公众反应和社会舆论转化为有利、积极的公众反应和社会舆论。

  (4)与内部员工进行积极沟通

  品牌危机中,员工既可能成为银行最可依靠的同盟军,也有可能成为极具破坏性的敌对者。品牌危机发生后,银行一方面要让员工相信所在组织的领导能力,缓和员工的不安情绪,保持员工的凝聚力,并严格规范员工的对外言论,不向媒体透露对本银行不利的信息。另一方面,要让他们保持一种积极态度,来影响和说服身边的客户和人群,对外给公众传达出一种积极的信息。

  优秀的银行在品牌危机事件处理中不但应消除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减少品牌价值损失,而且还应该在不利事件中寻找有利因素,借此加强品牌形象建设。因为在危机事件发展过程中,银行成为关注的焦点,大量的媒体将会报道该银行的一举一动,如果处理得当,是一次难得的宣传机会,银行还会因此和一些媒体建立和巩固合作关系,为将来的品牌宣传打好基础。

  (三)品牌危机事件的事后管理

  品牌危机事件平息后,银行就要着力进行危机事件的后续管理。美国著名的危机管理学者和企业家奥古斯丁认为“这是企业想从品牌危机中‘获利’的重要举措”。

  银行一方面要尽力消除品牌危机的负面影响,恢复正常的经营状态,重振品牌形象。实事求是兑现承诺,让客户及社会公众切实感受到该银行的真诚和可信。

  另一方面要及时对品牌危机事件进行评价和总结。首先是评估品牌危机对银行品牌形象有多大影响,同时深入调查品牌危机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分析各部门采取的应对措施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其次是评价整个品牌危机管理流程,将处理危机事件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与事前制订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存在问题,评估有关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品牌危机管理预案本身有关措施的合理性。第三,针对银行品牌危机管理流程和预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提高品牌危机管理水平,避免危机事件再次发生。

  伴随中资银行市场化进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将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作为其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作为银行品牌战略的重要一环,银行的当务之急是建立规范的品牌危机管理体系,一方面防范和化解金融市场随时可能出现的导致品牌危机的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加强品牌危机发生时有关各方的协调配合,及时有效地降低危机对银行品牌的损害,从而推动银行持续健康发展、打造百年银行品牌。

第1页 第2页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