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风险研究 >> 控制活动 >> 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一点认识

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一点认识

2014-03-01 17:31:25 来源:风控网 浏览:281

  如何有效操作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门首要应制定操作风险管理办法,明确本行对操作风险的定义、分类、职责分工,制定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监测、量化、控制、报告等管理流程。

  (一)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

  风险管理部门应根据风险管理“事前管理”原则对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各类业务系统以及外部监管政策、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及行业政策等外部环境(事件)进行持续的风险识别与评估,并对分支机构进行充分、及时的风险预警提示。如目前各商业银行普遍加强行业分析,提高对市场行业分析的水平,将风险防范前移到准入阶段;或者建立强力的风险预警信息管理系统。

  风险管理部门应加强基层分支机构调查研究,查找各业务条线的风险点或风险管理薄弱点3,即确定可能存在操作风险的环节。如目前部分房地产评估事务所、会计(审计)事务所等外部资产评估机构和审计机构隐藏一定道德风险,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影响极大,风险管理部门应对其进行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

  在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的具体方法上,可采取记分卡法、检查表法、叙述法及工作间交流法等方法开展操作风险识别评估。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门可通过下发操作风险点识别表或自我评估问卷(Self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s)的方式,督促分支行员工对照《操作风险点识别表》或《自我评估问卷》进行自我操作风险评估,定期自行查找最可能发生操作风险的环节,增强分支行各级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合规操作意识。风险管理部门还可定期牵头召开不同部门关键岗位员工座谈会(WORKSHOP),对各业务线操作风险易发点进行讨论,开展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相关部门应按照上述操作风险分类和具体方法定期识别与评估操作风险,并将结果报风险管理部门。

  (二)操作风险监测

  操作风险监测主要就是选择具有前瞻性的关键风险指标(Key risk indicators)来预测操作风险的变化趋势,对操作风险实施动态管理。操作风险监测工作首先就是选择有效的关键风险指标。从目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际来看,关键风险指标至少应包括关键岗位人员轮岗率、关键岗位人员强制休假率、持证上岗率、关键岗位人员流失率、 企业对账单有效回收率、客户有效投诉率、内控问题整改率等。   确定关键风险指标后,不能只简单给出计算公式,风险管理部门需向分支机构明确指标计算所需数据的来源,否则上报的关键风险指标就缺乏真实性,从而失去关键风险指标监测操作风险的管理意义。根据关键风险指标的属性按月度、季度和年度方式上报。在关键风险指标上报方式上,应发挥专业管理优势,采取“垂直报送”方式,即分行专业部门上报总行对口专业部门,然后总行专业部门报总行风险管理部门汇总。总行风险管理部门在一定时间内建立起某些关键风险指标波动的区间、中间值或门槛值,对关键风险指标进行定期趋势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向高级管理层报告。对持续不满意的关键风险指标,风险管理部门需要进行现场调查或对分支机构进行操作风险提示。

  (三)操作风险量化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量化管理的短期目标是实施基本指标法。从即将下发的《商业银行核心监管指标》提出操作风险损失率指标计算要求来看4,银监会将逐步要求部分商业银行开始初步测算操作风险损失率,为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基本指标法做好准备。随着时机成熟,银监会将要求商业银行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基本指标法计算操作风险资本,即要求商业银行为操作风险配置或分配经济资本。将来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高级计量法测算操作风险资本金,商业银行至少要有3年至5年的历史基础数据。因此,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门可逐步积累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历史数据,按照业务环节、岗位、金额、时间等不同维度搜集并记录本行以及其他商业银行发生的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案件),形成操作风险数据库,为将来的操作风险量化管理工作奠定数据基础。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