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风险研究 >> 目标与框架 >> 银行业风险管理模式探析

银行业风险管理模式探析

2014-02-26 10:37:57 来源:风控网 浏览:241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同时,不断借鉴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经验,制定了一系列的风险控制制度,如《商业银行内控制度指引》、《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调整银行市场准入管理方式和程序的决定》等等,在风险控制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在文化、技术、方法、体系和外部环境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尚未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缺乏全面风险管理意识。文化决定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的风险管理观念和行为方式。风险管理文化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软因素”,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践证明,一些金融机构正因为风险管理文化落后,使一些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上常常失败。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较晚,风险管理意识薄弱,不能适应业务快速发展、风险管理日益变化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偏面强调业务发展,忽视风险管理;重市场开拓,轻规章制度建设;有些管理层人员将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对立起来,根本认识不到风险管理在业务拓展、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而单纯将定位于风险控制部门,致使大量金融案件发生。

  (二)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风险管理基础薄弱。

  一是完善的、垂直的体制还没有完全形成,还没有形成横到边、竖到底的全面和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架构。二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不独立。受外界干扰较多,独立性原则在工作中体现不够。三是从岗位职责角度看,还没有形成完整、科学、有效的岗位职责体系,部门之间、岗位之间普遍存在界面不清、职责不明的现象;反应式、应付式活动多,主动性、预见性活动较少,内部控制和管理效率未能和谐统一,无法建立持续监控和改进的内控机制。四是风险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特别缺乏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专业人才。

  (三)风险管理方法还比较落后,信息技术的运用严重滞后。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表现出突出的传统风险模式的特征:即注重定性分析,主观性较强,常常运用经验分析方法。如在信用风险控制中重视贷款投向合规性、贷款运行的安全性等分析,但量化分析手段欠缺,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测等方面客观性、科学性不够突出。与国际先进银行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金融工程等先进方法相比,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比较落后。

  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技术运用上严重滞后,不仅使风险管理所需要的大量业务信息、市场信息缺失,而且无法建立相应的资产组合管理模型和各种风险管理模型,无法准确掌握风险敞口,不能把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运用到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当中。同时,信息失真,直接影响了风险管理的决策科学性,也为风险管理方法的量化增加了困难。

  (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还是“非征信国家”,针对企业和个人征信中介服务还没有普及,这不仅使银行进行客户信用审查的成本极高,而且也造成了社会普遍缺乏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直接给银行风险管理带来了难度。此外,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的作用还远远没能充分发挥,尽管新资本协议强调了信息披露的重要性,通过信息的规范化披露,加强投资者和市场以银行经营管理的监督和约束,但我国银行业信息披露还很不规范和完备,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管措施还相对简单,市场对银行的外部约束作用还有待加强。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