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风险管理 >> 人员风险 >>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必须重视人力资源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必须重视人力资源

2014-03-26 10:39:55 来源:风控网 浏览:241

  3、风险过程控制在组织内部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完成。

  银行是一个组织,针对给客户的借贷业务,有非常明确的操作规程。在组织分工方面,有前台的客户经理负责调研一手信息,后台有专职审批、风险控制等一系列人员,在银行董事会层面也有风险管理委员会。在这层层把关的风险控制体系中,前台客户经理认识到风险,和后台的风险控制及其他管理人员的认识是否能一致,在认识一致的情况下,贷款才能成功发放出去,否则,前台的客户经理投入大量精力调研后上报的客户将被拒绝。

  沟通是企业内部最重要工作,借助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客户经理可以相对深刻地认识到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对贷款的风险状况及时向后台的风险控制人员汇报并获得认可,银行的风险控制人员也是借助同一套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具审核评估风险。在很多情况下,客户经理和风险控制人员之间往往会因为风险因素认同不一致而发生分歧。这种分歧也是银行内耗的来源之一。

  4、风险再评估中人的因素。

  银行对风险再评估,从整体上影响银行的信贷政策和经营绩效,也影响公众对银行的评价。目前采取的五级分类的贷款风险管理标准,各家银行之间的可比性有待考察。即使同一家银行,风险标准确认在各分支机构也比较难以统一。尽管有种种区别性因素,但是行业内习惯性地对比银行间经营绩效时,依然采用不良贷款率这一指标。对贷款风险认定不一致,有系统性问题,即各家使用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具差距,但根本上是人的问题。银行业内相互间很透明,一家银行有一个超级利器能有效控制风险,短期内很快会在银行业内扩散。但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以及各家银行对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差异,带来风险再评估中的差异。

  四、风险评价中,不同水平的人,风险控制能力不同,风险控制水平也不同。

  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工具设计中,其基本假设是所有参与人员都是一样的,都能够按照要求履行职责。事实上不是这样的,由于个体差异,不同的人风险控制能力不同,即使同一个人,由于个人心情、态度不同,也会导致在评价不同客户时,不能维持相同或相近的风险控制水平。

  目前各家银行采用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根据信用评级的结果决定是否给予客户贷款,利率是多少。这样的一个决策机制,在银行客户选择中往往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对于一个风险管理能力较低的客户经理,存在将高风险客户引进到银行可能,也存在将低风险客户拒之门外的可能。在当前对客户经理低保障、高激励的管理机制下,客户经理将高风险客户引进到银行的可能性更大一点。由于竞争和低风险客户在市场上比较抢手,错误评价低风险客户,将导致低风险客户得不到贷款或以较高的利率贷款,这样将降低银行对低风险客户的竞争力。

  五、风险管理中最大问题在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信息不对称的关键因素还是人。

  利用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等一切实物媒体传递信息,完全没有失真,能够保证100%的把信息传递到目标地点。但是在由人组织成的企业中,信息传递失真就是普遍现象。由于人的因素存在,信息传递失真有多种情况。

  1、人的认识能力不足,很难真正认识到事物的本来面目。

  客户经理面对的各种类型企业,其本身的组织、运营很复杂,而且处于一个客户经理完全不熟悉的行业,短时间内让客户经理以及其他风险管理人员认识到客户的风险水平并决定是否放贷款,这对客户经理是很大考验。在客户经理之后负责审批的风险管理人员,需要依靠书面材料作出风险判断,对其的专业能力要求更高。

  2、有意识的误导。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客户为了获得贷款,有意识地误导客户经理,根据银行信用评级标准,将好消息传递给客户经理,并掩盖不利消息,让客户经理产生误判。另一种情况下是客户经理误导银行内部风险管控人员。由于银行激励机制的引导作用,客户经理有动力这样做,特别是对于新客户经理和长期没有业绩的客户经理,这种冲动的可能性更大。

  3、有意识制造信息不对称成本低,收益高。

  在银行和客户之间博弈过程中,界别客户恶意制造信息不对称和善意的信息不对称很困难。作为市场上平等交易的两个主体,银行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力要求客户完全对银行坦白一切,是否能够获得真相取决于银行自身信息探查能力。对于客户来说,客户可以为其说出来的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但是客户不会对信息完整性负责。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是揭开双反信息不对称的两项必不可少的要素,没有完整性,也很难保证真实性。同样的问题也存在客户经理和银行风险管控人员之间,客户经理为了个人业绩,有可能掩盖信息的完整性。

  事实上发现客户掩盖信息完整性和客户经理掩盖信息完整性同样困难,但是客户和客户经理掩盖信息完整性获益反倒很高。由于银行查证信息的完整性比较困难;查证有意识提供不完整的信息更困难;当发生法律纠纷时证明对方有意识误导并导致银行损失,基本上不可能。现实中由于被误导而通过法律手段获得赔偿主要因为真实性问题,从来没有因为信息不全而获得赔偿。

  4、人与人之间沟通产生的杂音。

  管理沟通既是一门涉及心理学、管理学和行为科学多学科的边缘科学,同时又是一门工作和生活的艺术。它建立于社会人际沟通基础之上,却又并非人际沟通的简单叠加。沟通中的杂音是有效沟通的最大障碍,严重影响沟通效果。沟通中杂音产生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银行对客户信用评价结果在银行内部传递过程中,既有书面资料的沟通,又有口头沟通。在很多情况下,口头沟通的效果远好于书面沟通,但是决策的依据和追查责任的依据往往是书面沟通资料。误导决策的口头沟通杂音被排除在外。在很多情况下,决策者心理清楚由于口头沟通产生的杂音误导,但是缺乏机制对这种失误给予及时惩罚。

  人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最大因素,这一点往往被风险管理专家所忽略。无论是在银行业中公认的《巴塞尔协议》,还是好多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专著,都没有对这一因素给予足够重视。偶尔有专家提到人的因素,往往也仅仅是归因于绩效机制不当,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风险控制文化,缺乏一个系统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框架,来系统性地解决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人的因素。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需要理论界和实践中长期探索。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