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内部审计 >> 内审研究 >> 内审或成企业防风险利器

内审或成企业防风险利器

2011-11-02 20:43:14 来源:中国会计报 浏览:539

  金融危机之下,“防范风险”俨然已成为很多企业老总们的口头禅,而在化解这一不善之掌的过程中,各家也是暗施“绝招”。值得注意的是,内部审计被很多企业视为构建严密“防火墙”的利器。

  多数企业重树内审观

  金融危机使得很多企业改变了对内审的看法。

  日前,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与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发布了《2009年内部审计热点问题调查报告》。该项调查涉及航空、能源、金融等七个行业。

  其结果显示,有84%的受访者认为金融危机使得企业主要领导者提高了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有60%的受访者认为内审作为公司风险管控的一环,其受重视程度也相应得到提高。

  “另有65%的受访者表示,感受到内审定位发生了改变,已经从单纯的事后检查评价,上升到事前事中的审计,内审人员也有更多机会参与流程前端的风险防范工作。”参与此次调查的德勤企业风险管理服务部合伙人谢安向《中国会计报》记者介绍。

  事实上,内审作为企业防范风险的工具早已被国家相关部门所提及,只不过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并未对内审有充分的理解,进而导致轻视内审。该调查报告引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报告》中的一段话说明问题:很多企业的管理层对内审职责和功能的认识仍然留在查错纠弊的层次上,有的甚至将审计工作与纪检监察工作等同起来或相混淆,将其定位在查处违法违纪违规上,有的甚至将企业自主经营与加强内审工作对立起来。

  如今形势发生了变化。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会长王道成认为,金融危机为内审地位的提升和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而之前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也为内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内审发力仍面临诸多障碍

  尽管不少企业改变了对内审的观念,而《基本规范》也为内审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目前内审要真有作为还需迈过多个门槛。

  比如,绝大多数企业都认为《基本规范》及其应用指引的征求意见稿,从操作层面上看还有待不断完善。调查报告中有62%的受访者认为,内审的最大难点是缺乏具体标准和依据。

  德勤企业风险管理合伙人赵善强也持同样观点。“不同行业都具有其特定的经营风险,制造行业的内控审计需要重点关注存货管理;电信行业则需要关注固定资产和收入。”他认为,“目前的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中也包含一些细则,标准的制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风险管理审计方面,由于受制于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滞后,风险管理审计普遍停留在理念层面,在技术层面仍有差距。

  风险管理审计与传统的内审工作相比,在技术工具的使用上有较大的差别,特别是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方面。而调查显示,仅有21%的受访者认为本企业的内审人员在上述方面已具备足够的能力。

  原因就在于我国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相对滞后,这使得风险管理审计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谢安介绍说,仅有17%的受访者认为本企业已经系统、全面地识别并评估了相关流程中的风险;37%的受访者认为企业已经建立了面对重大风险的风险预警及报告机制。“以上数据表明,还有大量的企业未能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这也制约了风险管理审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就公司层面而言,目前内审乏力的根本障碍或许在制度问题上。按照国际惯例,内审部门一般同时向公司治理层和管理层负责,这样做的好处是治理层和管理层都会通过内审对公司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避免管理层过度控制公司的现象,更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风险。

  而对于这个问题,国内的情况并不乐观。曾为国内很多公司做过咨询服务的赵善强表示:“目前在国内企业,内审部分向管理层负责的情况可能更多一些。”实际上,这种情况就会使得治理层无法有力地影响企业,从而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