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风险研究 >> 控制活动 >> 风险管理之险

风险管理之险

2011-10-28 09:04:17 来源:新理财 浏览:609
内容提要:风险一直是众多管理者及研究者最关注的话题之一,也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然而,还是有不少企业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层出不穷的案例背后,我们究竟该如何反思?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对企业而言,道理相通,但结论迥异。这是因为,基业长青的企业发展路径基本遵循统一的范式——管理规范和激励机制恰当,失败的企业大多是因为疏于风险控制而中途夭折。历史总是惊人的巧合,由于风险制度失控而折戟沉沙的企业不胜枚举,在历史的轮回中重演着相同的悲剧,始终饶不开历史的宿命。
  
  风险管理警钟常鸣
  
  诸多风险管理失败的案例,我们如数家珍。1994年1月德国MGRM集团在美国高息筹资投资石油期货损失13亿美元;1994年12月美国加州橘郡财务长雪铁龙以政府名义筹资,投资票据亏损18亿美元导致橘郡政府破产;1995年3月里森投资日经期货指数损失13亿美元直接导致巴林银行破产。
  近些年来因风险制度失控导致公司破产的案例频见报端。2005年普华永道提交了中航油2004年巨亏5.5亿元的第一期调查报告,其结论认为,管理层没有做好执行期权交易风险的管理规则和控制的准备,公司缺乏适当的风险管理机制,管理层对已有的风险管理规则置若罔闻。陈久霖正是如此,他一手使得中航油2002年净资产达到了历史颠峰,与1997年的16.8万美元的净资产相比,暴增了761倍,这为陈久霖走上神坛做足了铺垫。自此,公司内部没有任何人怀疑陈久霖的权威,被神化了的企业家自然可以游离于公司风险控制系统之外。对于陈久霖的责任,普华永道将其归纳为四大主要问题:1.陈久霖在不了解期权交易、没有对交易风险做出正确评估的情况下开始期权交易;2.陈久霖通过挪盘使公司承担了不可接受的巨大风险,而挪盘又引发更多交易,导致进一步的损失,最终导致财务灾难;3.陈久霖未在财务业绩中披露公司损失;4.陈久霖在公司内部培养了一种保密文化,以业务保密为幌子,故意对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隐瞒期权交易。正是因为可以在公司内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企业的安危完全系于陈久霖个人之上,中航油也因陈久霖的个人兴亡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笔者认为,中航油与安然、世通破产等丑闻有“异曲同工”之处:主角利用此前自身取得的业绩,赢得广泛的信誉,然后,明杖执火,对公司的风险控制制度熟视无睹,终因漠视风险和鲁莽行事而将公司前程葬送在自己的手中。
  今年年初,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了法国兴业银行由于风险失控而处于破产边缘。法国兴业银行2008年1月曝出巨额欺诈案,其交易员违规操作给银行造成了近50亿欧元的损失。我们注意到,法兴银行巨亏的案例与上述提及的几个案例之间的主要差异是主角易人。作为老牌银行,法兴银行不仅拥有500多家分支机构、12万名员工和每年70多亿美元的利润,还在复杂的与股票市场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投资领域享有盛名,并被公认为世界上风险控制最出色的银行之一。然而就因为一位出道不久的“低级别交易员”,利用自己高超的计算机技术,突破公司层层控制的防火墙,瞒天过海,终于将素有法国金融业支柱美誉的兴业银行送进了濒临破产阵营。令人感叹的是,法兴银行曾于2007年相继被世界权威风险管理杂志《风险》和《银行家》评为“证券衍生产品年度最佳银行”和“资产负债管理年度金融机构”。
  
  金融衍生产品再认识
  
  上述案例凸显了金融衍生产品隐含的风险。金融衍生产品实际上是规避风险的产品组合,并非洪水猛兽。金融衍生工具从诞生至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此期间,不断推陈出新的金融产品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商业经济运行的方式与轨迹,并且推动了国际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如今,金融衍生工具已成为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任何事物的发展有利亦有弊,上述案例中凸显的是金融衍生产品巨大的破坏性。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asset management)的合伙人是由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领衔和组成,此外还有一位鼎鼎大名的华人经济学家黄继复,但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无法挽回破产的败局,最终还是因为俄罗斯国债事件惨遭滑铁卢,此前风光的业绩一日蚀尽。为避免引发资本市场的大地震,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不顾质疑,顶着破坏市场经济的骂名,出面救赎方才告一段落。
  笔者不太赞成国内企业将重心依托于金融衍生产品。因为,期货市场实际上就是一种零和游戏(Zero-sum Game),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金融衍生品实际上不会创造新的经济价值。就像中国人的四人麻将,有人赢必有人输,而赢家赚的钱就是输家赔的钱。好莱坞电影《华尔街》中的葛登杰奎(Gordon Gekko)有一句经典台词,道出了华尔街玩家们的商业本质:钱这东西没有减少也没有增加,只是从这个人的腰包转到了另一个人的腰包而已。
  
  永恒的内控主题
  
  对企业家而言,可能是各领风骚三五年,但企业内部亘古不变的话题仍是风险控制,这是我们在企业管理中老生常谈的话题,尤其需要借着法兴银行巨亏的余音及时反思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我们一再强调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岗位设立遵循不相容的原则。当企业规模较大的时候,在满足企业的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企业需要毫不动摇地贯彻执行关键岗位和风险岗位的不相容原则。有了规范的制度设计之后,企业的风险制度必须涵盖组织内部所有员工,不留死角。企业内部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就可以节省成本,提升效率;如果有人不遵守,并且被纵容,那么企业风险就会被逐渐甚至瞬间放大。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针对企业业务的关键环节进行定期风险评估,对关键环节的风险实施动态管理和监控。企业需要将交易环节分解成不同的子环节,给予适度的授权。据说现在华尔街投资银行的每一笔证券交易,从下单、匹配、执行,再到交割等共有七个大步骤,每一步都由不同的人来负责,相互监督。
  尽管计算机技术已臻于完美,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计算机和ERP的流程设计得再好,也会存在一定的漏洞。媒体透露,法兴银行的科维尔为了伪造文件,在计算机系统里建立了根本不存在的客户公司,即所谓的虚拟账号,并利用这些账号进行大量期权交易。因此,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再发达,也离不开人的控制。手工时代的监控环节,在计算机发达的时代同样一个都不能少,流程的管理更是需要高度重视,且不断完善。
  张瑞敏曾经说,企业要求员工擦桌子,擦一天可以,两天可以,甚至一个月也可以,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按照规定工作则是非常伟大的。我想这些风险警示对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和管理具有同日而语的借鉴意义。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