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产业经济 >> 化工前沿 >> 煤化工产能极限是化工总产能的20%

煤化工产能极限是化工总产能的20%

2014-03-04 13:21:34 来源:风控网 浏览:106

北京产权交易所项目信息显示,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中海油化学包头煤化工有限公司100%股权日前挂牌转让,挂牌价格10256.59万元。

一方面其产品成本较低,原料丰富的优势,另一方面是对水资源要求高,影响环境的劣势,作为近年的热门词,煤化工行业愈演愈烈。但到底煤化工能在石油化工称霸的化工市场上分到多少奶酪,还争议纷纷。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舒朝霞认为,虽然煤化工在成本上占据一定优势,但随着我国对化工企业环境要求的提升,煤化工装置的利润有待考量,“将来煤化工产能能达到化工生产总能力的20%就非常不错了”。

并不都是香饽饽

如火如荼的煤化工也并不都是香饽饽,从产权转让信息看,中海油包头煤化工公司的业绩并不好,2013年亏损1283.89万元。

中海油化学包头煤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08年的化工企业,经营范围包括化肥、化工产品开发与销售,化工原料销售及机械电气设备检修等。

包头煤化工公司的项目位于内蒙古高原开令河的草原上,煤质属于低磷、中高硫、中灰分、中高热值褐煤,适用于煤气化。公司采用单喷嘴粉煤气化、MTO生产工艺、聚丙烯等当今国际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建设60万吨/年规模的煤制烯烃装置及其下游衍生产品,30万吨/年规模的醋酸装置及总计约100万吨/年规模的下游衍生精细化工产品。

煤制烯烃和甲醇制丙烯是目前现代煤化工中比较成熟的技术,最终产品是聚乙烯和聚丙烯。舒朝霞表示:“目前乙烯、丙烯系产品已经出现了过剩的趋势。”

此次中海油化学包头煤化工有限公司100%股权的转让,也被视为中海油在煤制气领域的布局进一步优化。

产能过剩的预判

据舒朝霞介绍,以丙烯系为例,2020年前我国将有26套甲醇制烯烃装置、1套甲醇制丙烯装置投产,新增丙烯产能近800万吨/年;还有19套丙烷脱氢装置投产,新增产能1004万吨/年;新增炼油及裂解副产的丙烯产能900万吨/年。

如果以上装置产能均能实现,到2020年国内丙烯产能将达4500万吨/年。“就算部分产能存在资源及项目不落实,到2015年我国丙烯产能也会达到3000万吨/年,2020年将超过4100万吨/年。”舒朝霞说。

而根据丙烯下游衍生物需求折合计算,到2015年我国丙烯当量需求是2960万吨,2012~2015年的年均增长率为7.6%。2020年预测丙烯当量需求是3800万吨,2015~2020年的年均增长率为5.3%。这样一比对,预计2020年,我国丙烯能力就会出现过剩。

“当然,一些现代煤化工产品还是很具市场潜力的,比如煤制乙二醇。它的成本比石脑油路线要低,而国内新增的产能又很少。现在的问题是目前国内煤制乙二醇产品质量不过关,生产不稳定。据我了解,煤制乙二醇要想盈利,起码还要1~2年的时间。”舒朝霞认为。

环保升级下的未来

近日,京津冀等地遭遇连续雾霾。2月25日,中央气象台连续6天发布霾黄色预警。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凸显,煤化工发展面临的问题也将不断突出。在不断升级的环保要求下,热门的煤化工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石油化工?

从长远来说,我国对环境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比如将逐步提高碳税税率。以烯烃为例,煤制烯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吨产品比石脑油路线的排放量多11.1吨。这样一来,煤化工路线制烯烃的成本竞争力将随碳税价格的升高而降低。

舒朝霞指出,当煤价为512元/吨、碳税提高到120元/吨时,煤制烯烃成本竞争力将与原油价格100美元/桶时石脑油路线制烯烃的成本竞争力相当。

另外,煤经合成气制乙二醇的吨产品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石脑油路线相比多3.61吨,也就是说,高碳税情况下,煤化工路线制乙二醇的成本竞争力也会有所减弱,但总体还是比以石脑油为原料的产品稍有成本优势。

“我认为,将来煤化工产能能达到化工产能的20%就非常不错了。随着环境要求的提高,煤化工将面临很大的挑战。”舒朝霞说。(成言)

评论:冷静看待现代煤化工

在现代煤化工的热闹场面中,我们要注意一个冷峻的标签——“重点示范”,依然贴在煤化工的“脑门”上。除了技术已经相对成熟的煤制甲醇外,国家能源局对现代煤化工的态度仍是“以重点示范为主”,仍坚持2011年国家提出的“严格的数量限制”思路。对现代煤化工发展现实,我们要保持一分清醒的认识。

环保,仍然是现代煤化工的“卡脖子”问题。我国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大多建在西部煤炭资源丰富地区,但那里生态环境脆弱,尤其是煤化工所需的水资源匮乏。大部分新型煤化工项目都受到水资源、污染物排放的严重制约,水资源成本以及废水、废气处理成本高昂。在现有的技术路径下,如果严格执行环保标准,许多企业利润将大大缩减甚至亏损;如果不严格执行,将对西部脆弱的生态产生恶劣影响。

除了环境制约外,煤化工的关键技术也有待攻关。目前国内已经展开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探索,如污水回用、二氧化碳捕捉和封存等,有的技术应用效果尚不理想。此外,也有许多课题研究尚未展开,如灰渣利用、装卸作业油气回收等。

能源转换效率也值得高度关注。从富煤少油缺气的资源禀赋看,煤炭由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举的战略转变,关乎我国能源安全。但如何转化、转化多少却值得认真考虑。一方面,煤化工需经过复杂转换过程,需消耗大量能源,按热值计算,肯定是投入多产出少。以技术最成熟的煤制甲醇为例,能量投入产出比就只有4.2:1。另一方面,我国煤炭资源虽总量较多,但人均不高,且储采比低,以2011年的煤炭储量和开采速度预计,仅可用33年。“富煤”不代表能浪费煤,在能源转换效率问题没有解决的前提下,低转化率的现代煤化工理当谨慎而行。

五六年前,我国已经发生过一轮现代煤化工热,热闹场面与当下如出一辙:地方积极规划、企业一哄而上,最后导致未批先建层出不穷,借机圈地、圈资源、圈资金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历史已经证明,盲目发展后患无穷,在环保、技术等关键制约并未消除之前,积累过多的不成熟甚至落后的产能,不仅占用资金、破坏资源、影响环境,还将埋下许多隐患。煤化工涉及资金量大、环境影响大,在发展布局、进度上都不能走错步。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