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金融风险 >> 商业银行 >>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若干问题探讨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若干问题探讨

2014-02-27 11:26:37 来源:风控网 浏览:225

  信贷风险管理是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如何准确把握和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确保金融安全,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强化信贷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上做了大量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和实践经验,信贷资产质量明显提高。然而,由于信贷风险管理的复杂性,目前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在信贷风险控制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以致信贷资产不良率还处于高位上运行,这些不足表现在:

  第一、事前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尚未建立。由于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技术条件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商业银行事前风险控制工作较为薄弱,很难将"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银行风险管理工作较为分散。由于管理体系、机构设置等方面的原因,风险管理部门未能总揽全部风险管理工作,对于分散在各个部门的银行风险管理并未起到检查和督导作用,只能任由各部门自立门户、自成体系。

  第三、工作重心主要集中于"转化、清收、核销"上,即资产风险事后的管理上,而对资产风险的事前、事中控制所做工作甚少。

  第四、银行风险管理手段落后。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没有专门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对于早期风险的防范上仍是一片空白,尤其对可能产生的欺诈行为更是无能为力,对于客户的监测仅仅停留在对财务报表的审查上。而在国内目前的信用环境下,若是以虚假的财务报表来决定贷款发放,一旦有信用风险,这种单一的监测方法便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已为不少事实所证明。

  为充分发挥银行风险管理机制的防范和控制职能,根据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参考国外先进同业的经验,同时考虑转轨时期国内商业经营与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特点:应急性、政策性的事情多、风险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信用风险控制水平。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先进的经营理念。效益、质量和规模协调发展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科学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观察金融调控中一些银行在信贷工作中暴露的问题可以发现,很多银行员工特别是一些高层管理人员仍习惯于传统的增长方式和发展观,习惯于追求规模和数量的发展,在内心深处潜藏着强烈的对传统市场份额的追求,对效益增长的追求局限在对利润数量层面上。为改变这种状况,银监会在《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明确要求商业银行确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和风险战略,并以此界定目标客户的范围,明确目标客户的期望特征。这种制度建设为银行放弃传统粗放式增长模式,树立风险与效益并举的发展观,有着积极的作用。坚持效益、质量和规模协调发展,就是要调整过去多年来一直推行的以贷款规模连年大幅扩张为追求目标的发展模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适当增加规模,实现利润的长期稳定增长。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就是要认识到"银行是置身风险管理行业中,其价值的创造是要透过对风险的有效管理来实现"、"从贷款获得的息差不是简单的存贷款利差或利润,它只不过是作为对银行给相关借款人发放贷款所承受的相应风险的补偿"等西方商业银行先进的经营理念,把"风险补偿"这一关键理念贯彻到整个信贷审批和管理过程。同时,处理好银行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关系,要认识到银行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是并行不悖的,银行风险管理的过程同样是创造价值的过程;任何业务都是有风险的,银行风险管理(风控网)的任务就是要寻找业务过程的风险点,衡量业务的风险度,积极采取措施去防范风险,在控制风险的过程中创造效益。
第1页 第2页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