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案例分析 >> 财务风险 >> HW股份公司筹资控制中的问题

HW股份公司筹资控制中的问题

2011-02-08 16:13:44 来源:风控网 浏览:659
    HW股份公司是焊材行业唯一的一家上市公司,公司鼎盛时期焊材年产销量达到了7万吨,经济效益曾连续几年居全国同行业第一。这样一家有名气、有效益的企业,在股份公司自身经营并没有出现特别严重的失误的情况下,却被逼上了破产之路,千千万万股东的投资要化为乌有。在1996年以前,HW股份年报第一大股东一栏中列的都是“××市国有资产管理局”,1997年开始变为HW集团。HW股份从当初一家拉丝厂起步,到20世纪90年代初已是声名显赫,在光环笼罩下,HW股份开始自我“膨胀”。于是,HW股份公司上面又搭起了HW集团公司架子,以HW集团之名大搞兼并扩张。HW集团领导人甚至放出话来,要将该市的所有企业都兼并。后来手脚更伸向了全国,甚至到了国外,最多的时候,HW集团下面有几百家企业,横跨几十个行业。
    不断的扩张,不断的兼并,钱从哪儿来?HW集团将手伸向了HW股份公司。以下是一份清单:HW股份对HW集团的应收款至少有8.9亿元,担保至少3亿元。其中包括对HW集团关联交易形成挂账45111万元,HW股份代HW集团付款及付给集团公司款项12438万元,还有HW集团以HW股份公司名义贷款32975万元。HW集团可以随便冒用HW股份上市公司的名义为自己贷款,并且一贷就是3个亿。不仅如此,HW集团在向银行贷款时,还以HW股份的资产作抵押。
HW股份被逼上破产之路,跟其不健全的筹资内部会计控制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不健全的等资内部会计控制的不健全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筹资计划的制定人与审批人没有分离
    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在HW股份公司表现尤其明显。筹资计划的制定人是股份公司的会计部门负责人,审批人本应该是公司的董事会,但是集团与公司的人员、财产、财务没有分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HW集团和HW股份的董事长、总经理甚至党委书记都是由同一个人担任。实际上用一套人马,挂两套牌子,所以审批人和制定人其实是同一主体,根本达不到监控筹资计划是否合乎公司实际需要的目的。所以这一层监控已经失败。
    2.董事会形同虚设,滥用授权
董事会已经被大股东的代表控制,其他董事根本不参与公司重大筹资、投资决策,所以董事会失去了监控、审批筹资计划的功能。HW集团甚至不通过董事会,而是直接派驻管理人员,授权没有明确的划分,导致管理人员滥用职权,任意扩张和融资却缺少具体的负责人员:担任HW股份董事时间最长的任某说,集团为了达到控制目的,一套人马周旋于HW集团公司和HW股份公司之间,在HW股份公司资金投向的重大问题上,HW集团根本不把其他董事放在眼里;在一些项目上,连书面通知都不给外地董事单位,相当多的股东单位没法知道HW股份公司经营班子在做什么。HW股份的一位外地董事回忆说,最开始董事会还否决大股东提出的一些“过分”的议案;后来,大股东学“聪明了”,一些上亿元的投资、借款和担保,根本就不通知外地董事,HW集团完全无所顾忌地操纵董事会。在这种情况下,HW股份上市公司唯有任人宰割。
    3.替HW集团免费担保,无视风险控制
    不难想象,一个有幕后控制人的公司,在幕后人要求它出面承诺担保时也就不会拒绝它。HW股份更是如此,为了满足其扩张的欲望而疯狂圈钱,最后正是盲目扩张把HW集团和HW上市公司双双推向绝境。HW股份深知HW集团大肆扩张,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日益扩大,可是缺少必要的反担保措施。结果HW股份公司为其提供的担保金额达2.44亿元,因为集团无力偿还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加剧了HW股份公司财务的恶化。
    4.会计为造假而生,缺少起码的内部复核,会计处理缺乏一贯性和完整性
几年下来,HW集团轻轻松松从上市公司拿走8个多亿。上市公司从股市筹集的资金,通过简简单单的假账就被HW集团占用去。由于缺少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也无法达到对资金的有效监控,HW股份和HW集团之间的数亿元应收款存在大量水分。事实上,以关联交易挂账的形式作虚假收入和利润,是一种便利的造假手段。迫于强大的舆论压力,HW股份终于在2000年6月公布了与集团公司的一本烂账:公司自1994年7月以来,长期借款给大股东使用,金额达8.914乙元;大额银行借款没有入账,金额为3.3亿元;1998年4月以来,为大股东以及下属企业直接提供融资担保19笔共2.44亿元,两项合计超过11亿元。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