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风险研究 >> 目标与框架 >>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相关问题探析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相关问题探析

2014-02-14 11:03:01 来源:风控网 浏览:214
内容提要:本文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选取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我国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中的普遍问题,并深入挖掘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改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近年来,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体现了国家作为出资人与管理者对企业能否正常运行的高度重视,已经从宏观调控的角度上试图改善企业运行的整体内部控制机制与环境。从2007年开始,深交所对在中小板上市的公司也做出了强制性要求进行披露内部控制报告。本文在外部监管环境与业务需求均对内部控制提出显著性要求的背景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进行的研究与探讨。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概念界定主要依“规模”而定,是指与同一行业中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具体还可细分为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规定的通知》,颁布了关于中小企业判定的最新标准,具体标准结合行业特点,根据企业的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来划分。

  (二)内部控制。国内外学者针对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的研究较多,但是缺乏对内部控制具体定义与概念的界定。我国虽然也开始了一股对内部控制研究的热潮,然而我们目前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稍显杂乱无章,往往因为研究目标与定位的差异而将内部控制赋予不同的含义。关于内部控制较为权威的定义,来自于COSO委员会1992年颁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在这个报告中,COSO委员会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佳

  1、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虽然说资产设备等硬件设施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但是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股东与高层管理人员利益未分离,可以说高管人员的决策决定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然而,中小企业高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而只是依靠自己的直觉和经验管理企业,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企业陷入家长式管理,企业的权力不受牵制,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管理。

  2、诚信原则和职业道德。从古至今,守信不仅是判断个人道德的标准之一,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虽说经济学中理性个体的特性表现为自私自利,可是企业领导者或员工的自私自利心理很有可能会诱导他们发生错误或舞弊行为,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无法有效实施。可见,企业所有员工的诚信道德观是有效制定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前提。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理念不够长远,目光短浅,往往关注眼前的利益,有些经营者甚至为了获得现实利益而背信弃义。另外,企业也不重视员工的诚信职业道德教育,自然而然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建立和实施。

  (二)风险评估缺乏

  1、缺乏风险意识。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很差,主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往往出于自身的多年经验作决策,没有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基本上没有涉及到风险事前控制机制的建立,都是直到企业遭遇某风险时管理层才意识到要想办法解决,这样很容易让企业陷入危险的困境,情况严重者很有可能遭遇破产。另外,中小企业本身没有强大的经济后盾,面对外部环境中的威胁和压力,中小企业的抵抗力很薄弱。可以想象,假如中小企业管理层不考虑风险因素,那么企业的生存是多么的不堪一击。

  2、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如果中小企业管理层没有风险意识,不重视风险管理,自然也不会制定控制风险的相关措施。而且,我国大型上市公司尚未制定并实施有效统一的风险评估体系,针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评估体系则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存在着一定的客观因素,风险评估是抽象的概念,即使是制定了具体的评估标准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会让管理层认为风险评估也不一定管用,自然就不会花大量成本进行风险评估建设,从而削弱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体系不完善

  1、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层次低。内部控制体系是用于监督管理高层管理人员经营业绩的系统工程,其目标的定位体现了内部控制的职能范围。我国内部控制体系最初的目标仅仅立足于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直到20世纪八十年代才逐渐建立了以相互协调制约为核心思想的内部控制体系。但是,从我国颁布的各种规章制度可以看出,我国的内部控制目标定位层次仍然比较低。

  2、内部控制立足点的局限性。国内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不够完善,存在很多缺陷。根据现存的研究文献可知,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主要立足于会计与审计的角度,源于内部控制的基本功能——审计和管理,可以说,一旦涉及到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大多数学者都会首先提到财务会计控制研究,把内部控制的范围局限于针对财务会计人员工作范围的控制(李心合,2010)。

  (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法规建设不健全

  1、内部控制法规不全面,未构成完整体系。与国外颁布的《SOX》相比,我国于2008年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我国的法律法规只强调了不同机构的利益,不具有全面性,也未对实施过程有具体的规定。另外,《指引》中的18项或20项仅仅涉及到内部控制五大要素中的四部分,未包括风险评估这一重要因素,而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实施的关键环节,是确保企业持续经营不可缺少的部分。

  2、内部控制的推行方式为国家强制执行,且执行力度不够。我国虽然也借鉴国外经验采取征求意见稿方式,但是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主要是国家强制执行式而不是民主投票式,通过法律手段强制规定企业必须制定内部控制体系,这与我国国情是密不可分的。我国经济市场不同于西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会参与其中,进行宏观调控,会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相对于西方国家的非官方制定形式,我国内部控制法规制定机制不够专业化,缺乏一种自我管理和规范,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三、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内部监督力度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管理人员内部控制意识。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有着其自身的独特性,因此中小企业不能模仿大型企业的治理结构,而应根据自身状况,建立适合其发展的独特的治理结构。因此,通过完善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一定程度上会提高管理人员的内部意识,促使他们在进行决策时考虑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进而制定合理、经济的投融资决策。

  2、加强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力度。虽说企业利益相关者判断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主要在于外部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意见,但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也是必不可少的。毕竟,企业生存与发展与其财务状况密切相关,内部审计的设立如同为企业加了一层保护膜,增强了对管理层的监督作用,进而提高了企业的内在竞争力。因此,为了持续发展,中小企业很有必要加强自身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

  (二)建立内部风险识别及评估体系

  1、构建企业风险评估体系。财务风险是判断企业是否能持续经营的主要标准,只要企业的资金流断开,企业则有可能遭遇破产,而且财务风险是风险的源头,极有可能引发其他风险,因此企业应该时刻关注自身的财务状况,若具备条件,可以专门设立财务风险预警机构,制定应对措施及时解决财务困境,尽量降低损失。

  2、建立风险管理考评机制,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文化。虽说企业已经建立了独特的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一定程度上能确保企业的安全性,但是世界万物皆处于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已有的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并不是万能的,企业还需建立风险管理考评机制,及时考核评估体系的有效性。同时,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风险管理的实施,无形中给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清除许多没必要的障碍。

  (三)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及法规建设

  1、扩大研究内容范围,提高内部控制目标定位。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成熟的内部控制体系,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具体情况,从会计控制、审计、风险评估以及内部控制环境等多个角度研究企业内部控制,为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更丰富的理论支撑。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一直停留在初级阶段,应该勇于挑战与创新,提高目标定位层次。

  2、建立以《公司法》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体系。《公司法》是国家制定用于监督管理符合公司概念的会计主体经济行为的法律法规,相对于其他相关法律,其内容覆盖的范围比较广,对各类型公司的经济行为制定了明确的法律责任,具有其他法律法规不可替代的全面性,但是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并没有涉及到内部控制这一因素,因此为了能发挥内部控制的有效监控作用,本文认为可以将内部控制融入到《公司法》中,制定有关企业内控的法律法规,即在原有《公司法》的基础上增加内部控制因素,为企业内控管理提供丰富的法律支撑,这样也能提高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度,促进企业为自身利益而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推动内部控制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关亭.企业内部控制设计[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8.

  [2]张先治,戴文涛.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影响程度的实证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10.7.

  [3]王棣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J].财会信报,2012.5.

  [4]王宁.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相关问题探析
,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风险研究 >> 目标与框架 >>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相关问题探析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相关问题探析

2014-02-14 11:03:01 来源:风控网 浏览:222
内容提要:本文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选取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我国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中的普遍问题,并深入挖掘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改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近年来,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体现了国家作为出资人与管理者对企业能否正常运行的高度重视,已经从宏观调控的角度上试图改善企业运行的整体内部控制机制与环境。从2007年开始,深交所对在中小板上市的公司也做出了强制性要求进行披露内部控制报告。本文在外部监管环境与业务需求均对内部控制提出显著性要求的背景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进行的研究与探讨。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概念界定主要依“规模”而定,是指与同一行业中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具体还可细分为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规定的通知》,颁布了关于中小企业判定的最新标准,具体标准结合行业特点,根据企业的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来划分。

  (二)内部控制。国内外学者针对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的研究较多,但是缺乏对内部控制具体定义与概念的界定。我国虽然也开始了一股对内部控制研究的热潮,然而我们目前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稍显杂乱无章,往往因为研究目标与定位的差异而将内部控制赋予不同的含义。关于内部控制较为权威的定义,来自于COSO委员会1992年颁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在这个报告中,COSO委员会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佳

  1、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虽然说资产设备等硬件设施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但是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股东与高层管理人员利益未分离,可以说高管人员的决策决定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然而,中小企业高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而只是依靠自己的直觉和经验管理企业,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企业陷入家长式管理,企业的权力不受牵制,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管理。

  2、诚信原则和职业道德。从古至今,守信不仅是判断个人道德的标准之一,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虽说经济学中理性个体的特性表现为自私自利,可是企业领导者或员工的自私自利心理很有可能会诱导他们发生错误或舞弊行为,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无法有效实施。可见,企业所有员工的诚信道德观是有效制定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前提。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理念不够长远,目光短浅,往往关注眼前的利益,有些经营者甚至为了获得现实利益而背信弃义。另外,企业也不重视员工的诚信职业道德教育,自然而然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建立和实施。

  (二)风险评估缺乏

  1、缺乏风险意识。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很差,主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往往出于自身的多年经验作决策,没有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基本上没有涉及到风险事前控制机制的建立,都是直到企业遭遇某风险时管理层才意识到要想办法解决,这样很容易让企业陷入危险的困境,情况严重者很有可能遭遇破产。另外,中小企业本身没有强大的经济后盾,面对外部环境中的威胁和压力,中小企业的抵抗力很薄弱。可以想象,假如中小企业管理层不考虑风险因素,那么企业的生存是多么的不堪一击。

  2、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如果中小企业管理层没有风险意识,不重视风险管理,自然也不会制定控制风险的相关措施。而且,我国大型上市公司尚未制定并实施有效统一的风险评估体系,针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评估体系则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存在着一定的客观因素,风险评估是抽象的概念,即使是制定了具体的评估标准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会让管理层认为风险评估也不一定管用,自然就不会花大量成本进行风险评估建设,从而削弱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体系不完善

  1、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层次低。内部控制体系是用于监督管理高层管理人员经营业绩的系统工程,其目标的定位体现了内部控制的职能范围。我国内部控制体系最初的目标仅仅立足于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直到20世纪八十年代才逐渐建立了以相互协调制约为核心思想的内部控制体系。但是,从我国颁布的各种规章制度可以看出,我国的内部控制目标定位层次仍然比较低。

  2、内部控制立足点的局限性。国内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不够完善,存在很多缺陷。根据现存的研究文献可知,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主要立足于会计与审计的角度,源于内部控制的基本功能——审计和管理,可以说,一旦涉及到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大多数学者都会首先提到财务会计控制研究,把内部控制的范围局限于针对财务会计人员工作范围的控制(李心合,2010)。

  (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法规建设不健全

  1、内部控制法规不全面,未构成完整体系。与国外颁布的《SOX》相比,我国于2008年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我国的法律法规只强调了不同机构的利益,不具有全面性,也未对实施过程有具体的规定。另外,《指引》中的18项或20项仅仅涉及到内部控制五大要素中的四部分,未包括风险评估这一重要因素,而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实施的关键环节,是确保企业持续经营不可缺少的部分。

  2、内部控制的推行方式为国家强制执行,且执行力度不够。我国虽然也借鉴国外经验采取征求意见稿方式,但是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主要是国家强制执行式而不是民主投票式,通过法律手段强制规定企业必须制定内部控制体系,这与我国国情是密不可分的。我国经济市场不同于西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会参与其中,进行宏观调控,会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相对于西方国家的非官方制定形式,我国内部控制法规制定机制不够专业化,缺乏一种自我管理和规范,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三、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内部监督力度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管理人员内部控制意识。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有着其自身的独特性,因此中小企业不能模仿大型企业的治理结构,而应根据自身状况,建立适合其发展的独特的治理结构。因此,通过完善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一定程度上会提高管理人员的内部意识,促使他们在进行决策时考虑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进而制定合理、经济的投融资决策。

  2、加强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力度。虽说企业利益相关者判断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主要在于外部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意见,但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也是必不可少的。毕竟,企业生存与发展与其财务状况密切相关,内部审计的设立如同为企业加了一层保护膜,增强了对管理层的监督作用,进而提高了企业的内在竞争力。因此,为了持续发展,中小企业很有必要加强自身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

  (二)建立内部风险识别及评估体系

  1、构建企业风险评估体系。财务风险是判断企业是否能持续经营的主要标准,只要企业的资金流断开,企业则有可能遭遇破产,而且财务风险是风险的源头,极有可能引发其他风险,因此企业应该时刻关注自身的财务状况,若具备条件,可以专门设立财务风险预警机构,制定应对措施及时解决财务困境,尽量降低损失。

  2、建立风险管理考评机制,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文化。虽说企业已经建立了独特的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一定程度上能确保企业的安全性,但是世界万物皆处于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已有的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并不是万能的,企业还需建立风险管理考评机制,及时考核评估体系的有效性。同时,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风险管理的实施,无形中给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清除许多没必要的障碍。

  (三)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及法规建设

  1、扩大研究内容范围,提高内部控制目标定位。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成熟的内部控制体系,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具体情况,从会计控制、审计、风险评估以及内部控制环境等多个角度研究企业内部控制,为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更丰富的理论支撑。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一直停留在初级阶段,应该勇于挑战与创新,提高目标定位层次。

  2、建立以《公司法》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体系。《公司法》是国家制定用于监督管理符合公司概念的会计主体经济行为的法律法规,相对于其他相关法律,其内容覆盖的范围比较广,对各类型公司的经济行为制定了明确的法律责任,具有其他法律法规不可替代的全面性,但是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并没有涉及到内部控制这一因素,因此为了能发挥内部控制的有效监控作用,本文认为可以将内部控制融入到《公司法》中,制定有关企业内控的法律法规,即在原有《公司法》的基础上增加内部控制因素,为企业内控管理提供丰富的法律支撑,这样也能提高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度,促进企业为自身利益而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推动内部控制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关亭.企业内部控制设计[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8.

  [2]张先治,戴文涛.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影响程度的实证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10.7.

  [3]王棣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J].财会信报,2012.5.

  [4]王宁.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