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内部审计 >> 行业审计 >> 论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比较与改进

论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比较与改进

2014-02-09 12:10:40 来源:杨凡 浏览:525

   传统的基建项目竣工结算审计在工程项目竣工后对项目结算进行事后监督,往往造成“于事无补”,反而落得“秋后算帐”的尴尬局面,因而从源头上防止建设资金的虚报冒领和挥霍浪费,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成为了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对基建项目进行审计监督的首要选择。怎样完成这一重任呢?在高校自身审计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建立有效的跟踪审计模式,规避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的审计风险,控制工程造价,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者面临的难点问题。

  1目前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主要模式及缺陷

  建立何种跟踪审计模式,一般需考虑以下三点因素:

  (1)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内部控制由5个部分组成: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控制环境包括态度、能力、意识以及管理者的行为;风险评估是管理层确认、分析及管理那些对目标达成有影响的风险的过程;控制活动是一系列的政策和程序,他们确保企业执行必要的措施,以监控企业目标实现的风险;信息和沟通包含企业内部信息的鉴别和流动,它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员工能够发挥他们的作用,并承担他们的责任;监督与管理层评估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过程有关;内部控制的5个组成部分是紧密联系的。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这对选择什么样的跟踪审计形式很重要。如果一个建设单位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有一支扎实的基建管理队伍和过硬的内部审计力量,可以选择松散型的跟踪审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重要的关节点进行介入取证。否则,就要实行紧密型的全过程跟踪审计。

  (2)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重视程度。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固有风险是建设项目本身所存在的风险,控制风险与内部控制相关,这两种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法消除的。审计人员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只有降低检查风险,采取更加严格的检查措施,通过选择紧密型跟踪审计,对建设项目进行“贴身”式监督,随着建设项目的深入而一步步降低检查风险,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3)审计成本。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与以往的事后审计在审计的对象、范围、内容和环境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它的广泛性、全程性决定了开展跟踪审计的成本要比以往的审计模式高得多。同时,紧密型的跟踪审计要求人员几乎时刻在现场,其成本也比松散型的跟踪审计要高一些。在目前跟踪审计效益还不能有效计量的情况下,对跟踪审计形式的选择,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审计成本。

  目前,在高校工程建设中广泛开展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紧密型跟踪审计模式,即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要求审计人员从建设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合同、施工等各环节直到最后竣工结算,都进行审计监督。审计人员吃住都在施工现场,时刻监督。这样审计成本较高。

  另一种是松散型跟踪审计模式,即重点环节跟踪审计方式。审计人员从工程的某个关键点作为切入点,在每个关键环节,审计人员进行跟踪审计,而不需要时刻在现场。这种审计模式往往由于跟踪的不及时或“过于紧密”,会造成审计风险较大。

  由于跟踪审计的类型不同,劳动和技术手段也不相同,因此不同的跟踪审计模式的收费标准就不同。目前,在武汉地区松散型的跟踪审计计费一般不支付基本费用,仅按审减额的5%-10%收费;紧密型跟踪审计模式一般参照《关于调整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收费标准的通知》(鄂价房地字[2000]51号文)的标准,跟踪审计基本费用按文件标准计算金额的50%-100%计费,也有的按工程施工合同金额的0.1%计取,结算审计费用按审减额的5%-8%计取。

  同时,这两种跟踪审计模式都是建立在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的审计模式。相比较于传统的事后结算审计而言,无论哪种跟踪审计模式都有明显的进步之处。但高校作为这两种审计模式的行为主体,当学校内部控制设计合理,执行有效时,其发挥的作用就明显,一旦学校内部控制设计不当,执行有漏洞时,其效果就会打折扣。

  高校的国有事业单位性质和资金来源以国家拔款为主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建设资金的使用最终应由国家审计机关审计,否则会造成国家审计的缺位。因此,在高校建设领域,建设项目审计还需要高校主体外的国家审计力量的介入,这样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也有助于防范建设项目中的风险。

  2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设计

  高校建设项目审计经历了传统的事后结算审计,正在推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但是,由于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缺陷以及国有资金的大量集中使用,需要国家审计的参与。因此,在实施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过程中,应建立以学校内部审计人员为主,以社会审计为补充,通过国家审计的最终介入,建立起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相结合的新的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

  以高校内部审计力量为主体进行紧密型跟踪,委托社会审计机构辅之以松散型跟踪,国家审计机关在高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基础上,对工程造价进行事后检查式的复审,从而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工程造价审计和财务审计相结合、详细审计和抽查审计相结合的高校建设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模式。

  这样筑起了跟踪审计的“三道防线”,即由内部审计机构对建设过程实施跟踪审计,在结算审计时,对建设管理部门、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编制、审查通过的工程项目竣工结算把第一道关。当内部审计力量较弱时,可以聘请相关的社会专门人才参与到工程跟踪审计中,共同把好第一道关。由社会审计人员参与工程跟踪审计过程中,结算审核时,在内审机构审核的基础上审计,把第二道关。最后由国家审计机关实施审计把第三道关。

  3新的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1)该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特点。

  ①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结合。内部审计人员始终站在第一线,社会审计人员按节点情况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国家审计人员在前二者的工作的基础上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②紧密型跟踪和松散型跟踪相结合。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紧密型跟踪审计,有利于掌握第一手数据资料,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社会审计人员通过松散型的跟踪审计掌握工程状况,提高审计效率。

  ③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内部审计人员和社会审计人员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国家审计人员是事后审计,将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结合在一起。

  ④详细审计和抽查审计相结合。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的详细审计,社会审计人员根据工程特点有重点的详细审计,和国家审计人员在前两者审计基础上的抽查审计,体现了详细审计和抽查审计相结合的特点。

  ⑤财务审计和建设工程造价审计相结合。国家审计机关事后以财政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财务审计,并附带对工程造价的确定、结算情况进行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则以建设工程造价审计为主,对建设工程过程中的财务情况进行审计。

  (2)该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优势。

  ①充分发挥学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国家审计的职能。学校内部审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目标、规章制度、职能分工、业务流程、经营情况都非常了解,熟悉学校的内部情况和管理状况,但由于自身能力有限,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往往无法独立开展跟踪审计活动。而社会审计人员具备专业技术力量,但对学校的内部状况不了解,无法高效的开展项目审计工作;国家审计人员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同时各个高校都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使国家审计人员更加显得缺乏,对高校审计项目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国家审计部门通过对学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人员的跟踪审计结果进行监督与复审,提高了工作效率,发挥了国家审计的威力,而又不用面面俱到。这样就充分发挥了三者的职能。

  ②优势互补确保审计质量。学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都有优势,社会审计拥有各种工程审计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借助社会审计的力量可以弥补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力量的不足,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更好的实现总体目标。内部审计人员实施紧密型的跟踪审计,整天在现场实时监督学校建设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的工程施工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做好跟踪审计记录,提供管理建议;但由于学校内部审计人员和社会审计人员都在跟踪审计第一线,有时提供咨询建议,甚至参与到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容易导致角色混淆。国家审计人员通过事后的复审,可以起到监督检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作用,对跟踪审计工作和审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必要时可以将社会审计纳入“黑名单”。这样,可促使跟踪审计人员有效履行审计职责,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又由国家审计起到最后把关者的作用。

  ③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节约审计资源。社会审计进行松散型的跟踪审计,不必派人24小时跟踪审计在现场,可以将节约出来的审计人员安排其他的审计任务,避免了审计资源的闲置。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始终在工作现场,履行自己的职责,而学校也相应节约了审计费用,降低了审计成本。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
论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比较与改进
,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内部审计 >> 行业审计 >> 论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比较与改进

论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比较与改进

2014-02-09 12:10:40 来源:杨凡 浏览:535

   传统的基建项目竣工结算审计在工程项目竣工后对项目结算进行事后监督,往往造成“于事无补”,反而落得“秋后算帐”的尴尬局面,因而从源头上防止建设资金的虚报冒领和挥霍浪费,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成为了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对基建项目进行审计监督的首要选择。怎样完成这一重任呢?在高校自身审计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建立有效的跟踪审计模式,规避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的审计风险,控制工程造价,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者面临的难点问题。

  1目前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主要模式及缺陷

  建立何种跟踪审计模式,一般需考虑以下三点因素:

  (1)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内部控制由5个部分组成: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控制环境包括态度、能力、意识以及管理者的行为;风险评估是管理层确认、分析及管理那些对目标达成有影响的风险的过程;控制活动是一系列的政策和程序,他们确保企业执行必要的措施,以监控企业目标实现的风险;信息和沟通包含企业内部信息的鉴别和流动,它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员工能够发挥他们的作用,并承担他们的责任;监督与管理层评估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过程有关;内部控制的5个组成部分是紧密联系的。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这对选择什么样的跟踪审计形式很重要。如果一个建设单位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有一支扎实的基建管理队伍和过硬的内部审计力量,可以选择松散型的跟踪审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重要的关节点进行介入取证。否则,就要实行紧密型的全过程跟踪审计。

  (2)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重视程度。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固有风险是建设项目本身所存在的风险,控制风险与内部控制相关,这两种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法消除的。审计人员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只有降低检查风险,采取更加严格的检查措施,通过选择紧密型跟踪审计,对建设项目进行“贴身”式监督,随着建设项目的深入而一步步降低检查风险,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3)审计成本。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与以往的事后审计在审计的对象、范围、内容和环境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它的广泛性、全程性决定了开展跟踪审计的成本要比以往的审计模式高得多。同时,紧密型的跟踪审计要求人员几乎时刻在现场,其成本也比松散型的跟踪审计要高一些。在目前跟踪审计效益还不能有效计量的情况下,对跟踪审计形式的选择,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审计成本。

  目前,在高校工程建设中广泛开展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紧密型跟踪审计模式,即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要求审计人员从建设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合同、施工等各环节直到最后竣工结算,都进行审计监督。审计人员吃住都在施工现场,时刻监督。这样审计成本较高。

  另一种是松散型跟踪审计模式,即重点环节跟踪审计方式。审计人员从工程的某个关键点作为切入点,在每个关键环节,审计人员进行跟踪审计,而不需要时刻在现场。这种审计模式往往由于跟踪的不及时或“过于紧密”,会造成审计风险较大。

  由于跟踪审计的类型不同,劳动和技术手段也不相同,因此不同的跟踪审计模式的收费标准就不同。目前,在武汉地区松散型的跟踪审计计费一般不支付基本费用,仅按审减额的5%-10%收费;紧密型跟踪审计模式一般参照《关于调整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收费标准的通知》(鄂价房地字[2000]51号文)的标准,跟踪审计基本费用按文件标准计算金额的50%-100%计费,也有的按工程施工合同金额的0.1%计取,结算审计费用按审减额的5%-8%计取。

  同时,这两种跟踪审计模式都是建立在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的审计模式。相比较于传统的事后结算审计而言,无论哪种跟踪审计模式都有明显的进步之处。但高校作为这两种审计模式的行为主体,当学校内部控制设计合理,执行有效时,其发挥的作用就明显,一旦学校内部控制设计不当,执行有漏洞时,其效果就会打折扣。

  高校的国有事业单位性质和资金来源以国家拔款为主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建设资金的使用最终应由国家审计机关审计,否则会造成国家审计的缺位。因此,在高校建设领域,建设项目审计还需要高校主体外的国家审计力量的介入,这样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也有助于防范建设项目中的风险。

  2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设计

  高校建设项目审计经历了传统的事后结算审计,正在推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但是,由于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缺陷以及国有资金的大量集中使用,需要国家审计的参与。因此,在实施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过程中,应建立以学校内部审计人员为主,以社会审计为补充,通过国家审计的最终介入,建立起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相结合的新的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

  以高校内部审计力量为主体进行紧密型跟踪,委托社会审计机构辅之以松散型跟踪,国家审计机关在高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基础上,对工程造价进行事后检查式的复审,从而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工程造价审计和财务审计相结合、详细审计和抽查审计相结合的高校建设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模式。

  这样筑起了跟踪审计的“三道防线”,即由内部审计机构对建设过程实施跟踪审计,在结算审计时,对建设管理部门、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编制、审查通过的工程项目竣工结算把第一道关。当内部审计力量较弱时,可以聘请相关的社会专门人才参与到工程跟踪审计中,共同把好第一道关。由社会审计人员参与工程跟踪审计过程中,结算审核时,在内审机构审核的基础上审计,把第二道关。最后由国家审计机关实施审计把第三道关。

  3新的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1)该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特点。

  ①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结合。内部审计人员始终站在第一线,社会审计人员按节点情况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国家审计人员在前二者的工作的基础上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②紧密型跟踪和松散型跟踪相结合。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紧密型跟踪审计,有利于掌握第一手数据资料,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社会审计人员通过松散型的跟踪审计掌握工程状况,提高审计效率。

  ③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内部审计人员和社会审计人员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国家审计人员是事后审计,将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结合在一起。

  ④详细审计和抽查审计相结合。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的详细审计,社会审计人员根据工程特点有重点的详细审计,和国家审计人员在前两者审计基础上的抽查审计,体现了详细审计和抽查审计相结合的特点。

  ⑤财务审计和建设工程造价审计相结合。国家审计机关事后以财政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财务审计,并附带对工程造价的确定、结算情况进行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则以建设工程造价审计为主,对建设工程过程中的财务情况进行审计。

  (2)该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优势。

  ①充分发挥学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国家审计的职能。学校内部审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目标、规章制度、职能分工、业务流程、经营情况都非常了解,熟悉学校的内部情况和管理状况,但由于自身能力有限,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往往无法独立开展跟踪审计活动。而社会审计人员具备专业技术力量,但对学校的内部状况不了解,无法高效的开展项目审计工作;国家审计人员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同时各个高校都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使国家审计人员更加显得缺乏,对高校审计项目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国家审计部门通过对学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人员的跟踪审计结果进行监督与复审,提高了工作效率,发挥了国家审计的威力,而又不用面面俱到。这样就充分发挥了三者的职能。

  ②优势互补确保审计质量。学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都有优势,社会审计拥有各种工程审计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借助社会审计的力量可以弥补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力量的不足,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更好的实现总体目标。内部审计人员实施紧密型的跟踪审计,整天在现场实时监督学校建设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的工程施工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做好跟踪审计记录,提供管理建议;但由于学校内部审计人员和社会审计人员都在跟踪审计第一线,有时提供咨询建议,甚至参与到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容易导致角色混淆。国家审计人员通过事后的复审,可以起到监督检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作用,对跟踪审计工作和审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必要时可以将社会审计纳入“黑名单”。这样,可促使跟踪审计人员有效履行审计职责,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又由国家审计起到最后把关者的作用。

  ③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节约审计资源。社会审计进行松散型的跟踪审计,不必派人24小时跟踪审计在现场,可以将节约出来的审计人员安排其他的审计任务,避免了审计资源的闲置。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始终在工作现场,履行自己的职责,而学校也相应节约了审计费用,降低了审计成本。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