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风控下午茶 >> 理财小帮手 >> 小财女成长记:从一无所有到500万

小财女成长记:从一无所有到500万

2014-05-31 07:31:35 来源:风控网 浏览:105

关于理财,我也是在学习中成长的,不会过分追逐利益,稳妥、全面地部署理财为好。我们普通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丰厚家庭的经济基础。下一个5年,我将继续理财,争取早日向千万级资本家庭迈进。

投资与理财 黄昏疏雨湿秋千

其实关于理财,我也是在学习中成长的,以前并没有明确的理财观念,只是隐约觉得自己该动脑筋,让辛苦所得的血汗钱跑赢通胀,这就是我的初衷。只是到后来,拜中国国情所赐,不但跑赢了通胀,还有盈余,这的确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惊喜。

我出生在普通的家庭里,父母都是普通事业单位的职员,而且在1984年我4岁的时候,我父亲得了脑部癌症,虽然侥幸被救,但是从此再也没有去上班,一直是母亲一人独自支撑着家庭。到2003年我大三的时候,我家几乎没有什么积蓄,最值钱的就是居住的房子,50多平方米,目前价值40多万元。2004年,我大学毕业,放弃了读硕士研究生的想法,迅速投入了工作,从此开始了没有双休日的生活,一直在新闻媒体忙碌于采访、撰稿。

因为父母都是事业单位的职员,所以他们从小就希望唯一的女儿也能进机关事业单位。从2003年下半年到2006年上半年,我除了工作,还不断地参加各类各级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一共8次,我屡败屡战。直到2006年4月,我考了第一名,就这样进了文化部门,成了一名普通的事业单位员工,完成了父母心愿的同时,我也稳定了自己的财务状况。

进入事业单位以后,我一边开始帮别人写点稿子,赚点小外快,一边父母也在催促我结婚。因为不想为了物质条件,去嫁什么公务员、医生、教师,以后看婆家脸色过日子,于是我选择了来自外地穷山沟、同样一无所有的、我的高中同桌。确定关系以后,我们开始想着结婚,可是没有房子、没有钱怎么办呢?于是我忍着心中不舍,狠心送他去了日本外派工作。还好,他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IT男在全球范围都还是挺吃香的,他一进日本,就有了20万元一年的收入。而我也顺利的结束了见习期,收入提高到了10多万元一年。

买房抓住时机,买对位置

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开始物色房子,这就成了我的常态。在反复思考比较后,我终于选择在宁波市中心老牌富人区买了一处新房子。这里我想有必要告诉大家一个选房的经验,即买房子买的就是地段。虽然是婚房,打算自住的,但是我也从投资的角度考虑,如果将来要出手这房子,客户的思考角度会怎么样?

这套房子位于著名中学对面,离市中心广场只有12分钟车程,多路公交直达,周边幼儿园4个、医院2个、菜场2个,各大超市均有,是宁波老牌富人区。房子旁边就是国际村别墅区,住户的综合素质应该也是比较不错的,这就保证了孩子读书的需求,老人的就医买菜等生活需求。我想,这样的房子就算房地产市场崩溃了,也至少有保值的价值存在。

2008年,该处房子一期开盘,每平方米8700多元。考虑到将来与父母同住,我坚持要买142平方米的那套,可是房价124万元意味着首付52万元。我们还是东拼西凑付了首付。到现在,这个楼盘的二手房价已经在每平米保守估价2万元出头,因为生活便利地段优势明显,还供不应求,那就意味着我们有了280万元的固定资产。

又经过一年的积累,到2009年上半年,我和母亲两个人又有了10多万元的积蓄,有一天,我们在报纸上看到有单身公寓低价卖的广告,顿时心动了。正是我前面所述考虑的地段区位,这次是一个大学对面,规划中地铁口附近,周边还有大型公园和住宅区,单身公寓是装修好后,可以拎包入住的。但是这次要全款付清,不能再向银行借贷了,于是,我又问朋友借了钱。2009年4月,我以单价6000多元一平米买入一套,总价18万多元,到下半年的时候,我还清了向朋友借的钱,同时该套房子也增值到至少30万元一套。后来,这套房子被大学长期包租,成为学生宿舍,租金比较固定。这等于18万元的资金,每年有了8%的收益,这当然比存银行和买理财产品好,因为还有房价的增值红利在里面。

2010年装修房子,女儿出生,都是花钱的时候。那时候,我开始把钱用来买理财产品、买基金、买股票,进行分散投资。当然,由于我们夫妻工作勤奋,我们的收入也再一次提高。

2011年,我们有了点积蓄,2012年春节前,我奢侈的买了一辆美国进口SUV,从此开始了单车自驾中国6万公里的旅行,花了10万元在自驾的旅行上。我一直觉得会理财的人,应该懂得把钱花在不断提高家庭生活品质上,而不是一味的守财。理财的目的,不就是为了生活更幸福么?

商业地产长期有价值

2013年的一天,我们饭后散步,在路边看到一个售楼处,进去一研究,恰好房子符合我的买房投资学。这是在一个小学对面的楼盘,该小学还是该区域唯一的小学,又在地铁附近,虽然离市中心有点远,但是正处于区域开发期。我坚信这个城市会往这个板块发展,因为市中心区域已经建设满了。但是,我们不能买大面积的,我觉得刚性需求的客户会比较喜欢中等面积的,所以毫不犹豫,又下了单,买了一套,总价75万元,首付45万元,30万元向银行贷款。目前该楼盘因为符合刚需客户的需求,性价比高,已经全部卖光,我就等着5年后该区域成熟了再卖,那样能免一些税。

2013年我还做了一笔投资——买店铺。这里有个考虑要和大家分享:我判断中国未来会成为电子商务的时代,那种居民区的沿街商铺,投资价值其实并不大,这从目前很多住宅商铺空有高价但无市场就可以看出来。但是,实体商业作为一种业态,肯定也会存在的,毕竟人们总要出来逛街的,那么,商业广场这种集中型的商业店铺就脱颖而出了,那种地段好、商业集中、综合型娱乐设施齐全的商业广场是今后店铺投资的重点方向。于是,我买下了一个商业广场电梯口位置的小店铺,楼上是电影院。我买的时候是20多万元,现在早已涨价到30多万元了。

补充一下,这些年为了加强家庭的保障,女儿一出生,我就给她买了国寿金账户年金保险(万能型)一份,给自己买了国寿金账户年金保险(万能型)和豪华版(分红型)。我数学不太好,反正也搞不懂复杂的计算,只知道女儿那份投入4年,每年6000元,已经投入完毕;我自己这份投入6年,每年1万元,还需投入5年,总投入8.4万元。我想,万一有个什么事情,总是能给家庭多一份保障,保障这方面不能用理财的思维去计算。再一个,我给全家买了国寿全家福卡,价格560元,专门保一年的全家意外伤害及各类交通意外,我觉得就一顿饭钱,还是值得的。现在我还不知道这些保险有多么好,所以静观其变。

综上所述,这5年下来,通过投资房产、店铺、股票、基金,购买理财产品,还有艺术品投资,同时完善了家庭的保险保障,实现了我从一无所有到现在成为500万小财女的目标,还维护了家庭的温暖,提高了父母的晚年生活品质。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一个人全面、理性的理财观念非常重要,我不会过分追逐利益,我觉得稳妥、全面地部署理财,能使我们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丰厚家庭的经济基础。下一个5年,我将继续理财,争取早日向千万级资本家庭迈进。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
小财女成长记:从一无所有到500万
,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风控下午茶 >> 理财小帮手 >> 小财女成长记:从一无所有到500万

小财女成长记:从一无所有到500万

2014-05-31 07:31:35 来源:风控网 浏览:116

关于理财,我也是在学习中成长的,不会过分追逐利益,稳妥、全面地部署理财为好。我们普通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丰厚家庭的经济基础。下一个5年,我将继续理财,争取早日向千万级资本家庭迈进。

投资与理财 黄昏疏雨湿秋千

其实关于理财,我也是在学习中成长的,以前并没有明确的理财观念,只是隐约觉得自己该动脑筋,让辛苦所得的血汗钱跑赢通胀,这就是我的初衷。只是到后来,拜中国国情所赐,不但跑赢了通胀,还有盈余,这的确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惊喜。

我出生在普通的家庭里,父母都是普通事业单位的职员,而且在1984年我4岁的时候,我父亲得了脑部癌症,虽然侥幸被救,但是从此再也没有去上班,一直是母亲一人独自支撑着家庭。到2003年我大三的时候,我家几乎没有什么积蓄,最值钱的就是居住的房子,50多平方米,目前价值40多万元。2004年,我大学毕业,放弃了读硕士研究生的想法,迅速投入了工作,从此开始了没有双休日的生活,一直在新闻媒体忙碌于采访、撰稿。

因为父母都是事业单位的职员,所以他们从小就希望唯一的女儿也能进机关事业单位。从2003年下半年到2006年上半年,我除了工作,还不断地参加各类各级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一共8次,我屡败屡战。直到2006年4月,我考了第一名,就这样进了文化部门,成了一名普通的事业单位员工,完成了父母心愿的同时,我也稳定了自己的财务状况。

进入事业单位以后,我一边开始帮别人写点稿子,赚点小外快,一边父母也在催促我结婚。因为不想为了物质条件,去嫁什么公务员、医生、教师,以后看婆家脸色过日子,于是我选择了来自外地穷山沟、同样一无所有的、我的高中同桌。确定关系以后,我们开始想着结婚,可是没有房子、没有钱怎么办呢?于是我忍着心中不舍,狠心送他去了日本外派工作。还好,他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IT男在全球范围都还是挺吃香的,他一进日本,就有了20万元一年的收入。而我也顺利的结束了见习期,收入提高到了10多万元一年。

买房抓住时机,买对位置

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开始物色房子,这就成了我的常态。在反复思考比较后,我终于选择在宁波市中心老牌富人区买了一处新房子。这里我想有必要告诉大家一个选房的经验,即买房子买的就是地段。虽然是婚房,打算自住的,但是我也从投资的角度考虑,如果将来要出手这房子,客户的思考角度会怎么样?

这套房子位于著名中学对面,离市中心广场只有12分钟车程,多路公交直达,周边幼儿园4个、医院2个、菜场2个,各大超市均有,是宁波老牌富人区。房子旁边就是国际村别墅区,住户的综合素质应该也是比较不错的,这就保证了孩子读书的需求,老人的就医买菜等生活需求。我想,这样的房子就算房地产市场崩溃了,也至少有保值的价值存在。

2008年,该处房子一期开盘,每平方米8700多元。考虑到将来与父母同住,我坚持要买142平方米的那套,可是房价124万元意味着首付52万元。我们还是东拼西凑付了首付。到现在,这个楼盘的二手房价已经在每平米保守估价2万元出头,因为生活便利地段优势明显,还供不应求,那就意味着我们有了280万元的固定资产。

又经过一年的积累,到2009年上半年,我和母亲两个人又有了10多万元的积蓄,有一天,我们在报纸上看到有单身公寓低价卖的广告,顿时心动了。正是我前面所述考虑的地段区位,这次是一个大学对面,规划中地铁口附近,周边还有大型公园和住宅区,单身公寓是装修好后,可以拎包入住的。但是这次要全款付清,不能再向银行借贷了,于是,我又问朋友借了钱。2009年4月,我以单价6000多元一平米买入一套,总价18万多元,到下半年的时候,我还清了向朋友借的钱,同时该套房子也增值到至少30万元一套。后来,这套房子被大学长期包租,成为学生宿舍,租金比较固定。这等于18万元的资金,每年有了8%的收益,这当然比存银行和买理财产品好,因为还有房价的增值红利在里面。

2010年装修房子,女儿出生,都是花钱的时候。那时候,我开始把钱用来买理财产品、买基金、买股票,进行分散投资。当然,由于我们夫妻工作勤奋,我们的收入也再一次提高。

2011年,我们有了点积蓄,2012年春节前,我奢侈的买了一辆美国进口SUV,从此开始了单车自驾中国6万公里的旅行,花了10万元在自驾的旅行上。我一直觉得会理财的人,应该懂得把钱花在不断提高家庭生活品质上,而不是一味的守财。理财的目的,不就是为了生活更幸福么?

商业地产长期有价值

2013年的一天,我们饭后散步,在路边看到一个售楼处,进去一研究,恰好房子符合我的买房投资学。这是在一个小学对面的楼盘,该小学还是该区域唯一的小学,又在地铁附近,虽然离市中心有点远,但是正处于区域开发期。我坚信这个城市会往这个板块发展,因为市中心区域已经建设满了。但是,我们不能买大面积的,我觉得刚性需求的客户会比较喜欢中等面积的,所以毫不犹豫,又下了单,买了一套,总价75万元,首付45万元,30万元向银行贷款。目前该楼盘因为符合刚需客户的需求,性价比高,已经全部卖光,我就等着5年后该区域成熟了再卖,那样能免一些税。

2013年我还做了一笔投资——买店铺。这里有个考虑要和大家分享:我判断中国未来会成为电子商务的时代,那种居民区的沿街商铺,投资价值其实并不大,这从目前很多住宅商铺空有高价但无市场就可以看出来。但是,实体商业作为一种业态,肯定也会存在的,毕竟人们总要出来逛街的,那么,商业广场这种集中型的商业店铺就脱颖而出了,那种地段好、商业集中、综合型娱乐设施齐全的商业广场是今后店铺投资的重点方向。于是,我买下了一个商业广场电梯口位置的小店铺,楼上是电影院。我买的时候是20多万元,现在早已涨价到30多万元了。

补充一下,这些年为了加强家庭的保障,女儿一出生,我就给她买了国寿金账户年金保险(万能型)一份,给自己买了国寿金账户年金保险(万能型)和豪华版(分红型)。我数学不太好,反正也搞不懂复杂的计算,只知道女儿那份投入4年,每年6000元,已经投入完毕;我自己这份投入6年,每年1万元,还需投入5年,总投入8.4万元。我想,万一有个什么事情,总是能给家庭多一份保障,保障这方面不能用理财的思维去计算。再一个,我给全家买了国寿全家福卡,价格560元,专门保一年的全家意外伤害及各类交通意外,我觉得就一顿饭钱,还是值得的。现在我还不知道这些保险有多么好,所以静观其变。

综上所述,这5年下来,通过投资房产、店铺、股票、基金,购买理财产品,还有艺术品投资,同时完善了家庭的保险保障,实现了我从一无所有到现在成为500万小财女的目标,还维护了家庭的温暖,提高了父母的晚年生活品质。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一个人全面、理性的理财观念非常重要,我不会过分追逐利益,我觉得稳妥、全面地部署理财,能使我们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丰厚家庭的经济基础。下一个5年,我将继续理财,争取早日向千万级资本家庭迈进。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