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危机管理 >> 组织与管理 >> 高校危机管理策略需从4方面建设

高校危机管理策略需从4方面建设

2014-05-15 10:37:23 来源:风控网 浏览:223

  近年来,在国内外高校中发生的一连串危机事件,向人们发出了高校稳定和安全的警讯,使我们认识到不仅要重视学生日常管理,还要重视突发危机事件的防范和有效解决。高校管理者应该制定合理的危机管理策略,有效预防和制止危机。

  危机管理策略一、加快校园危机管理法制化建设

  1、制定有关校园危机管理的全国性法律

  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对学校与大学生的关系界定本身就存在着争议,对校园危机管理的相关规章如今也还处于空白地带;而对学校内成员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只能散见于《宪法》、《民法通则》、《教师法》,这些法律中对学生合法权益保护的规定也不具体。2001年,在法国巴黎召开了“校园暴力与公共政策”国际研讨会,就专门讨论过校园暴力的解决对策。九届全国人大700位代表已向大会议案组提交了21份关于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的议案,共同呼吁要切实保护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人身安全;在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方廷钰委员也建议制定一部《校园法》来解决校园这一特殊场所中发生的暴力事件;上海已率先为校园安全立法。所以,在宪法的指导下,在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制定有关校园危机管理策略(风控网)的全国性法律,使校园危机管理策略有法可依,以保障校园的安全。

  2、通过立法确定高校危机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

  高校危机管理策略中,全国乃至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至今缺乏具有会商决策功能的综合体系和综合协调部门,也没有建立起处理不同危机事件之间的综合协调机制,目前高校危机事件的处理一般都由校保卫机构具体负责日常的事务,事发时再成立相应的危机应对临时机构。但是校保卫机构只是学校的一个职能部门,法律并没有赋予其保卫人员的执法权,临时成立的危机应对机构其法律地位也未得到法律保障,这就造成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低效率。毋庸置疑,通过全国性立法工作由相关法律明确规定高校危机管理机构的机构设置、职能地位、权力责任以及经费来源等内容,才能确定这些机构的高度权威性,确保在发生突发危机事件时能够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实施救援;保卫人员获得法律赋予的执法权,才能有效打击违法犯罪,制止扰乱校园秩序的行为。

  危机管理策略二、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安全教育

  1、转变观念,树立大安全观

  所谓“大安全观”是指人们从全局出发,以人的安全为核心,对安全主体(谁安全)、安全内容(什么安全)、安全手段(如何获得安全)和安全目标(达到的目的)等不同时期安全问题的与时俱进的看法与观念。大安全观的安全是对应于事故与灾祸而言的,除了防止各类生产事故外,更要避免日常生活灾害,主要是交通事故、城市火灾、有害物质泄露、城市生命线系统崩溃、居家事故、恐怖事件等;此外还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及环境公害的影响,如地震、水灾等。一直以来,人们的安全观念停留在对生活中的生命、财产、事故安全等传统安全观上,随着社会的进步,改革的发展,我国经济、文化、信息、网络等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发展急需一个安全稳定的大环境,需要我们重视非传统安全观,大学生必须树立大安全观,加强安全教育以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安全威胁。

  2、与时俱进,创新教育内容

  当前,威胁大学生安全因素的范围越来越广,来自于经济、金融、生态、信息、资源、疾病、犯罪、恐怖等等方面。当代大学生将在不同的领域接受各个行业中的安全考验,必然要求高校在设置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时,必须站在大安全观的角度,做到既要专又要广,形成一个教育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不断拓展和延伸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除了原有的重视大学生传统安全教育外,还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文化安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大学生应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能力,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自己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自觉接受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安全素养。

  3、加大投入,建设教育队伍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专职队伍建设,提高安全教育队伍的政治素质,提升校园安保人员的知识水平,增加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引导学生加强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破坏活动的警惕,正确对待国内、国际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加强安全教育队伍的业务培训,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高校在加强安全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中,不能把此项工作完全放到辅导员身上,应该调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力量,通过学校宣传、教务、学工、保卫部门的协调配合,发动班主任、任课教师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在领导重视,制度保障的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增加校园的安全设施建设,加大校园安全教育管理的网络化和科技化。

  4、统一认识,加强制度化建设

  根据国家现有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校园内部的危机管理策略;落实安全责任制,要按照有关规章制度,落实责任人的相关责任,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让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来关心安全问题,树立“安全无小事”的防范意识;将大学生的安全管理融入社会保险机制,减少学校在学生发生安全事故后的处理赔偿难度;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常规化,在坚持开展讲座、演习等活动的基础上,将安全教育引入课堂,安排学分,排入课表。
第1页 第2页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
高校危机管理策略需从4方面建设
,欢迎光临!退出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危机管理 >> 组织与管理 >> 高校危机管理策略需从4方面建设

高校危机管理策略需从4方面建设

2014-05-15 10:37:23 来源:风控网 浏览:250

  近年来,在国内外高校中发生的一连串危机事件,向人们发出了高校稳定和安全的警讯,使我们认识到不仅要重视学生日常管理,还要重视突发危机事件的防范和有效解决。高校管理者应该制定合理的危机管理策略,有效预防和制止危机。

  危机管理策略一、加快校园危机管理法制化建设

  1、制定有关校园危机管理的全国性法律

  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对学校与大学生的关系界定本身就存在着争议,对校园危机管理的相关规章如今也还处于空白地带;而对学校内成员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只能散见于《宪法》、《民法通则》、《教师法》,这些法律中对学生合法权益保护的规定也不具体。2001年,在法国巴黎召开了“校园暴力与公共政策”国际研讨会,就专门讨论过校园暴力的解决对策。九届全国人大700位代表已向大会议案组提交了21份关于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的议案,共同呼吁要切实保护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人身安全;在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方廷钰委员也建议制定一部《校园法》来解决校园这一特殊场所中发生的暴力事件;上海已率先为校园安全立法。所以,在宪法的指导下,在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制定有关校园危机管理策略(风控网)的全国性法律,使校园危机管理策略有法可依,以保障校园的安全。

  2、通过立法确定高校危机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

  高校危机管理策略中,全国乃至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至今缺乏具有会商决策功能的综合体系和综合协调部门,也没有建立起处理不同危机事件之间的综合协调机制,目前高校危机事件的处理一般都由校保卫机构具体负责日常的事务,事发时再成立相应的危机应对临时机构。但是校保卫机构只是学校的一个职能部门,法律并没有赋予其保卫人员的执法权,临时成立的危机应对机构其法律地位也未得到法律保障,这就造成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低效率。毋庸置疑,通过全国性立法工作由相关法律明确规定高校危机管理机构的机构设置、职能地位、权力责任以及经费来源等内容,才能确定这些机构的高度权威性,确保在发生突发危机事件时能够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实施救援;保卫人员获得法律赋予的执法权,才能有效打击违法犯罪,制止扰乱校园秩序的行为。

  危机管理策略二、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安全教育

  1、转变观念,树立大安全观

  所谓“大安全观”是指人们从全局出发,以人的安全为核心,对安全主体(谁安全)、安全内容(什么安全)、安全手段(如何获得安全)和安全目标(达到的目的)等不同时期安全问题的与时俱进的看法与观念。大安全观的安全是对应于事故与灾祸而言的,除了防止各类生产事故外,更要避免日常生活灾害,主要是交通事故、城市火灾、有害物质泄露、城市生命线系统崩溃、居家事故、恐怖事件等;此外还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及环境公害的影响,如地震、水灾等。一直以来,人们的安全观念停留在对生活中的生命、财产、事故安全等传统安全观上,随着社会的进步,改革的发展,我国经济、文化、信息、网络等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发展急需一个安全稳定的大环境,需要我们重视非传统安全观,大学生必须树立大安全观,加强安全教育以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安全威胁。

  2、与时俱进,创新教育内容

  当前,威胁大学生安全因素的范围越来越广,来自于经济、金融、生态、信息、资源、疾病、犯罪、恐怖等等方面。当代大学生将在不同的领域接受各个行业中的安全考验,必然要求高校在设置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时,必须站在大安全观的角度,做到既要专又要广,形成一个教育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不断拓展和延伸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除了原有的重视大学生传统安全教育外,还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文化安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大学生应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能力,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自己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自觉接受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安全素养。

  3、加大投入,建设教育队伍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专职队伍建设,提高安全教育队伍的政治素质,提升校园安保人员的知识水平,增加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引导学生加强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破坏活动的警惕,正确对待国内、国际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加强安全教育队伍的业务培训,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高校在加强安全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中,不能把此项工作完全放到辅导员身上,应该调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力量,通过学校宣传、教务、学工、保卫部门的协调配合,发动班主任、任课教师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在领导重视,制度保障的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增加校园的安全设施建设,加大校园安全教育管理的网络化和科技化。

  4、统一认识,加强制度化建设

  根据国家现有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校园内部的危机管理策略;落实安全责任制,要按照有关规章制度,落实责任人的相关责任,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让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来关心安全问题,树立“安全无小事”的防范意识;将大学生的安全管理融入社会保险机制,减少学校在学生发生安全事故后的处理赔偿难度;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常规化,在坚持开展讲座、演习等活动的基础上,将安全教育引入课堂,安排学分,排入课表。
第1页 第2页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人才招聘 - 战略合作